欢迎进入河北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发布 >> 专题库 >>

戎冠秀:英雄母亲 拥军楷模

2018-11-14 09:03:0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体:

  戎冠秀和解放军战士在一起。本版图片均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记者李冬云

  [阅读提示]

  在石家庄市裕华西路与中华大街立交桥西北的街心花园,矗立着一座浮雕,浮雕主体是一位面容慈祥、眼含深情的母亲。基座部分刻画了这位英雄母亲带领群众送饭送水、慰劳军队、抢救伤员、坚壁清野的生动场景。

  这位英雄母亲,就是抗日战争支前和生产运动中杰出的拥军模范和劳动模范戎冠秀。

  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从此,战士们都亲切地唤她“戎妈妈”。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这位普通的小脚妇女,将全部精力和心血扑在拥军支前上,救助了无数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为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拥军爱国树立了榜样。

  1

  全村妇女口中的支前“老会长”

  1942年2月13日,地处太行山区的阜平县北崖村,正在这里举行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人们的欢呼声、掌声驱走了冬日寒意。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颁奖大会。一位脖子里围着白毛巾的农村妇女,激动地从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手中接过一面锦旗,锦旗上绣着六个金灿灿的大字——“子弟兵的母亲”,锦旗下款署名: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肖克、副政治委员程子华、刘澜涛、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率子弟兵全体指战员。

  她叫戎冠秀,是当时平山县下盘松村妇救会会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开进了太行深处的平山县。很快,我党提出的“一致对外,抗日救国”的口号传遍了每一道山沟,平山迅速成为我党“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腹地。

  在平山下盘松村,抗日村政权和工、青、农、妇等抗日群众团体很快建立起来。

  1896年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村民戎冠秀,把共产党视为穷人的救星,把打鬼子的八路军战士视为亲人。受党的抗日救国宣传和丈夫李有入党的影响,戎冠秀加入村妇救会,投身抗日,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村妇救会会长。

  1938年到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下盘松村的青壮年男子纷纷走上前线。在艰苦的环境里,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积极赶制军衣军鞋,拥军支前,挑起了支前和农业生产的重担。

  抗战的几年中,全村每年要交百余套军衣、百余双军鞋,军鞋底厚帮实,足有一斤二两重,在当地村子中质量年年排第一。

  这样的成绩,源于戎冠秀对军衣、军鞋缝制的高标准。妇女们交上来的军鞋,每双都要过秤,做出来的军衣,单衣要用双线缝,倒勾针,棉衣要用新棉花,絮得匀,更保暖。

  戎冠秀经常把妇女们召集在一起,交待说:“子弟兵跟咱家里的孩子、兄弟一样,咱们给自己孩子、兄弟做鞋都结结实实的,给子弟兵做也一样。他们整天翻梁爬坡行军打仗,比不得在家里,要做一双是一双。”

  有一次,戎冠秀发现有一套棉衣是用旧棉花絮的,马上找到当事人:“你这套棉衣摸着有点特别,是不是晚上做活儿没看清,絮错棉花了?咱们的孩子在外抗日,穿的棉衣不暖和,咱当娘的该多心疼啊!”当事人自知理亏,但嘴上仍说:“我可是絮得公家发给的棉花,看在你的面上,我现在就换上我自家的好棉花。”戎冠秀马上给对方台阶下,说:“那我就先代表子弟兵谢谢你啦!”

  既保证了军衣的质量,又照顾了当事人的面子,戎冠秀做群众工作既耐心细致,又讲究方法。村妇救会“老会长”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时在全村妇女口中传开。

  棉花,在战时是稀缺的,平山山区本没有种棉花的传统。但经过这件事,戎冠秀决定牵头成立垦荒团,自己种棉花。

  她走几十里山路向有棉花种植经验的外乡人取经,带领全村妇女在阳坡地上开田种起了棉花。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秋收时节,棉花丰收了,满地的棉桃咧开了嘴,白花花一片片。

  戎冠秀和全村妇女成为全村第一批种棉人。

  有了棉花,戎冠秀又有了新目标——纺线织布。她利用到县里开会的机会向房东讨教纺织技术,还想办法借来一台纺车。没多久,她就把村里从未见过纺车的姑娘、媳妇们培训成了纺织能手。

  在戎冠秀的带领下,全村妇女用自己种出的棉花、纺出的布,做出一批又一批军衣、军鞋,源源不断支援前线。

  2

  战士眼中可亲可敬的“戎妈妈”

  在1942年举行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戎冠秀做完大会发言后,在场的一位八路军战士激动地找到了她:“大娘,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救过的八路军啊!我叫邓仕均,没有您的救护,我一定活不到今天!谢谢您……”

  原来,从戎冠秀的发言中,这位名叫邓仕均的战士听出,戎冠秀就是当年“反扫荡”中救护自己的大娘。

  那是1942年秋季,日军调集7万大军,向晋察冀边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梳篦大扫荡”。得到消息后,戎冠秀与群众搞好“坚壁”工作,又把群众转移到山沟里去躲避好。

  一日清晨,戎冠秀正在山梁上放哨,这时位于三个方向的三个山头的草人同时倒了,这是鬼子来了的信号。正在观察敌情的戎冠秀,此时发现一名胳膊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正沿着山路往村里走去。

  戎冠秀急忙小声喊住战士说明情况,并引导他到山上一处人迹罕至的高坡处躲避,那里有一个她经常用于掩护伤员的暗洞。

  暗洞在陡峭岩石上一人多高处,脚无登处,手无攀处,伤员因胳膊有伤,爬了几次都没爬上去。这时,戎冠秀毅然蹲下身子,拍拍双肩对伤员说:“来,同志,上吧!”伤员见戎冠秀50岁左右的年纪,不忍踩她的肩膀。

  这下戎冠秀急了:“哎呀!同志,时间不等人,情况紧急,愣啥?快上吧!”就这样,伤员两脚踩在戎冠秀的双肩上,戎冠秀两手抓住伤员的小腿,用尽全身力气,猛地站起来,把伤员托进山洞,并嘱咐他:“你在洞里好好休息,外边无论发生什么事也不能出来。”说完,戎冠秀就绕到另一个山梁上放哨去了。

  这位负伤的战士,就是当时八路军老五团的连长邓仕均。他在战斗中左胳膊负伤,住在当地的后方医院。敌人扫荡时,他从医院撤离掉了队,才走到了平山县下盘松村。

  当日匆匆一别,两人都没有询问对方姓名,多亏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才让邓仕均找到了救护自己的恩人。

  再次重逢,两人都很惊喜。邓仕均当面向戎冠秀致谢,戎冠秀却说:“千万别客气!你们子弟兵为老百姓流血牺牲,该我谢谢你们。”

  群英大会后,邓仕均又给戎冠秀写信,信中说:“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您,保卫我们的晋察冀……”

  戎冠秀用她山里人特有的实诚对待每一位战士,在战争年月里,她掩护、救治了多少伤病员,连她自己也数不清。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是话剧《戎冠秀》中戎冠秀的扮演者。她14岁还是晋察冀边区抗敌剧社儿童舞蹈队演员时,就认识了这位“戎妈妈”。

  晚年的田华曾回忆说:“那时环境很残酷,根据地很困难,我们很小,吃不饱饭,可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吃老百姓的东西。这一切,被戎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天我们睡午觉时,戎妈妈进屋悄悄把我们拍醒说,‘孩子们,快起来,给你们送山药来了。吃吧,你们吃吧,我不给你们汇报……’”

  在戎冠秀眼中,这些年轻的战士都和她的孩子一个样。

  面对这样一位“母亲”,许多伤病员在转危为安时都情不自禁地行跪拜大礼,发自内心地喊戎冠秀“娘”。戎冠秀总是说:“孩子,快起来,咱八路军可不兴这个,你们打仗负了伤,我照顾你们是应该的!”

  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程子华在听了戎冠秀的事迹后,曾眼含热泪地对戎冠秀说:“戎妈妈,您立了大功,我们的战士完全应该尊重您,把您当亲妈妈一样跪拜。”

  3

  人民心中拥军爱国的老党员

  军民鱼水情深。戎冠秀关心爱护人民子弟兵,我党也没有忘记这位拥军爱国的老党员。

  新中国成立前夕,戎冠秀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戎冠秀不仅是优秀党员、拥军模范、劳动模范,还是一位烈属。

  1951年,戎冠秀的小儿子、曾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某部炮兵连连长的李兰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曾回忆说:“当得到叔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时,奶奶说,‘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党培养的,干革命哪能不死人,他保家卫国而死,值得!’但在没人的时候,奶奶也经常失声痛哭。”

  戎冠秀当时还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年,她的八路军“儿子”邓仕均,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戎冠秀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剧作家胡可告诉了她邓仕均牺牲的消息。

  “她的小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的八路军‘儿子’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位母亲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胡可在一篇回忆戎冠秀的文章中这样动情地写道。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戎冠秀先后送七位亲人去参军,小儿子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她又先后把四个孙子、一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送到了部队。

  1982年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向戎冠秀赠送了“爱国拥军”牌匾。至今,她的故居门口依然挂着那块牌匾。老屋里她与子弟兵“孩子们”的合影中,依然能看到她慈祥的笑容。

  1989年,戎冠秀病重,家人都劝她住院治疗,她却说:“俺老了,不能做事了,不能再给公家添麻烦了。”她执意不住院,救护车在她家门口等待了整整十天。直到戎冠秀陷入昏迷,家人才将其送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已经退休的聂荣臻元帅听闻戎冠秀病重,专门托人将一束“勿忘我”鲜花送到老人病榻前。

  8月12日,这位为党和人民忠诚奉献的老党员因病去世,享年93岁。戎冠秀生前曾对家人说:“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她还亲手做了寿衣,里子是旧粗布的,还打着补丁。

  戎冠秀去世后,当年在晋察冀边区和她一起战斗、相处过的老首长们都无比悲痛。聂荣臻、彭真、徐向前等都发来唁电深表哀悼。

  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回忆说:“8月12日,父亲接到中共平山县委发来的唁电,得知戎冠秀去世了,他当时坐在轮椅上,闻之一惊,痛心地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这是他激动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沉默了两三分钟后,他又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快给河北省平山县委发去唁电……”

  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唁电中指出,戎冠秀同志是爱国拥军的一面旗帜。

  8月22日上午,戎冠秀的追悼大会在石家庄隆重举行,社会各界1000多人前来为这位“老党员”送行。

  戎冠秀的骨灰被安放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她的周围都是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

责任编辑:郭红
主办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1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