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
“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医护’”
记者见面会文字实录

来源: 河北新闻网  
2024-08-16 19:03: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

8月16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医护”记者见面会。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哲介绍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医护选树宣传活动情况,并推介5位最美医护代表。来到见面会现场的这5位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晓云,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永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护理部副主任护师王芳,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立彬,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执业医师王永霞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记者见面会。

今天见面会的主人公是“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医护”代表。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全省医护工作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健康河北建设的主力军。自2017年以来,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最美医护”选树宣传活动,共选树了108名“最美医护”。值此第七个“8·19”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记者见面会,向大家隆重介绍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医护”,请他们与大家见面并深情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与所思所想。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哲先生,介绍2024年度我省最美医护选树宣传活动情况,并推介5位最美医护代表。来到见面会现场的这5位代表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晓云女士,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永波先生,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护理部副主任护师王芳女士,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立彬先生,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执业医师王永霞女士,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马哲先生作介绍。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哲。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哲: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值此第七个“8.19”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2024年度河北省“最美医护”记者见面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对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表达节日的问候及最诚挚的敬意,也特别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和支持服务体系”的改革任务,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60多万医疗卫生人员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为健康河北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最美医护”选树宣传活动,自2017年以来,共选树了108名“最美医护”。他们“医”心为民,秉持着炽热的初心,坚定信念、践行承诺,用奋勇的担当牢记生命的嘱托;他们医德为先,怀抱着对患者的尊重,传递温暖、无私奉献,用无疆的大爱护佑生命的尊严;他们医技在手,探索着医海的奥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用精湛的医术延续生命的希望;他们医命在身,恪守着医学的誓言,不畏道阻、砥砺前行、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不悔承诺筑牢生命的防线。“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省卫生健康委还组织开展了“名医走基层一志愿服务行”等社会宣传活动,“最美医护”“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等卫生健康领域先进典型代表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养老机构等地区和场所举办义诊咨询、健康讲座、示范带教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送医送健康,深受群众好评。

2024年,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职能部门综合把关、相关专家集体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等环节,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省总工会决定授予15名同志河北省“最美医护”称号。今天,有5位“最美医护”代表来到现场参加记者见面会,下面我简要介绍这几位同志的基本情况。

刘晓云,1974年10月出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推动成立了河北省卒中专科联盟,推进全省卒中防、治、管、康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同质化发展,让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更好惠及民生。

赵永波,1978年9月出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主动脉疾病的诊治,可独立开展被誉为外科“金字塔手术”的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以及电视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为河北省心脏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

梁立彬,1973年2月出生,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援疆3年来,任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石家庄市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领队,他带领团队“既输血又造血”,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王芳,1972年1月出生,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护理部主任,是一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优秀护理工作者,她抓理论、重实践,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

王永霞,1973年8月出生,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她带领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荣获“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等诸多荣誉称号,被当地群众称为随叫随到的“健康管家”。

还有10位“最美医护”没有来到今天的见面会现场,他们是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王兰英、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医师牛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秀娟、邯郸市曲周县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张金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张为、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云淑、廊坊市儿童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肖二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护师侯冬藏、承德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景卫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霍峰。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持续做好“最美医护”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广,展现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增强群众健康福祉的生动实践,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马主任的精彩推介。下面开始提问,记者朋友可以直接向最美医护代表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人民网:我想请问一下刘晓云医生,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参与者,您带领团队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哪些便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晓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晓云:

感谢您的提问。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早在2019年10月,河北省政府就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依托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定协议。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作为神经内科学科主任,我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紧紧把握这个机遇,通过合作共建,加强学科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从人才交流角度讲,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邀请北京专家到河北来,不断畅通渠道,包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王玉平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郝峻巍教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陈彪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现在累计到石家庄的北京专家有60多位。我们在与京津专家的协作中,接触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疑难复杂病例,开拓了医疗视野,自身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组织医护人员分批次到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疾病诊疗技术,共同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国家队”。

从技术提升角度讲,为了提高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我们成立了神经疾病会诊中心,隔空让专家“面对面”诊病。会诊中心的专家成员不仅仅有省内专家,还有宣武医院、天坛、协和等国内知名医院专家。一位15岁女孩因为视力下降首次来院就诊,我们通过神经系统会诊中心这个平台,就明确诊断为由线粒体DNA突变所引起的罕见病Leber病。类似患者有300多例,减少了患者在各大医院间重复性的检查和就诊,极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为省内外患者就医提供了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咱们省内的许多患者,现在不必到北京、天津这些大城市看病了。今年春节,我接诊过一个邢台的患者,他的病一直无法确诊,本来想要去北京治疗,慕名来到我们医院后,在北京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周多治疗,效果特别好,很快便康复出院,不仅省去了去北京的辗转时间,而且治疗费用、食宿等生活费用也节省了许多。像这样病人,我在平时门诊和查房时经常能遇到。此外,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效应也逐渐显现,吸引了周边以及更远省份的患者前来就诊,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0来个省份,去年,外省来住院的患者人数同比增加70%。

总之,通过与北京宣武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不仅提升了我省神经疾病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为减少河北地区患者跨区域就诊,降低患者外转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河北广播电视台:我的问题是提给赵永波医生的。您作为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常常会面对凶险的疾病以及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您是如何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永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永波:

感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很多心脏疾病发病是非常急的,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急性心肌梗死,生死往往在一瞬间。其实,临床上还有一种比急性心梗更凶险的疾病,也是目前我经常面对的一个急诊手术,就是主动脉夹层这个病,这种疾病发病后死亡率很高,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40%的病人可能到不了医院就诊就死亡了,还有的病人已经到了医院就诊,却在准备手术的过程中去世了。更令人惋惜的是,有的病人,你上一秒还在跟他沟通病情,准备离开时,扭头的一瞬间,人就猝死了。短短几秒钟,阴阳两隔。

为什么主动脉夹层这个病这么凶险呢?我想借此机会先向大家科普一下这个疾病。我们都知道,心脏对人来说就是个血泵,心脏泵出的血要通过一个主干道输送到全身,这个主管道我们就叫主动脉。正常这个血管壁是由三层组织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当在某种原因下导致血管壁最内层出现了撕裂口,这时高速高压的血流穿过这个破口冲击进入血管壁中间,从而强行把血管壁分裂成两个管腔,形成了两层皮的结构。类似于在河堤上冲出来一个河道,那么这个河堤就容易决堤。同样道理,这个出了毛病的大动脉就很容易破裂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主动脉夹层手术,就是要用人造血管替换掉出了问题的自身的血管。这个过程首先需要让心脏这个泵停止工作,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用一个人工的机器临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来维持生命,然后把这些撕裂的血管切除掉,用缝线把人造血管、和心脏以及人自身的血管吻合在一起,相当于在方寸之地“穿针引线”,这些操作都要靠外科大夫的手工活。由于手术后随着心脏重新工作,要通过这些人工血管输送血液,需要承受很高的压力,所以主动脉置换手术对外科大夫的缝合技术要求极高,一旦缝合口出血,那是要命的。另外,凡是突发主动脉撕裂的患者,经常合并很多基础心脏病,往往手术中需要同时完成心脏瓣膜替换和冠脉搭桥等,可以说是多个大手术的组合,一般手术持续时间都在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心脏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时间挽救患者,还要有谨慎的手术计划和一系列的精细操作。为了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和及时的抢救病人,我们的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另外,我们经常组织科室内部青年骨干进行基础操作的练习,比如打结的速度和标准、血管缝合的操作、对手术器械的准确把控等等,也要求大家定期在模拟器上进行操练,再加上手术台上一步步地反复锤炼,只有把基本功熟练到潜意识状态,才会在危机紧要关头达到“时间就是生命”的效果。

这些年,我们团队习惯了24小时应急备战,习惯了节假日奋战在手术台。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无法忘记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兄弟姐妹们陪我们熬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更无法忘记曾经在一耗时32个小时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台上,院领导送来的充满关怀的问候,在那种精疲力尽的时刻,总是不缺乏同事们在身边的呐喊助威和精神鼓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欣慰的是,目前在我们团队和兄弟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人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我们省内大部分此类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和家庭。目前在我们团队内部,已经按年龄梯队培养了几位责任心强、外科素养高的年轻大夫来接受主动脉外科专业的培养。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危重症患者能够实现就近治疗,这几年我们加强与地市级医院的协作,已经帮衬着他们开展了很多主动脉夹层手术,降低了远途转运给病人带来的风险。谢谢!

三、医院管理论坛报:请问王永霞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请问您作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是怎样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的?

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执业医师王永霞。记者刘响 摄

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执业医师王永霞: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听赵主任讲述了他手术过程的惊心动魄,我觉得特别受震撼。与他们遇到的“急切、紧迫”的病情不同,我们在基层,大多遇到的都是一些“和缓、慢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被称为健康“守门人”,职责就是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就近、便捷地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简单说,我们的健康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治好小病。“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这是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坚守的社会责任。我是一名全科医生,几乎每天都坐诊,最多的时候半天能看大几十人。为了方便居民看病,我们中心的全科诊室、“国医堂”等中医特色诊室,都实行了早、晚和节假日的延时服务。我还主动将这种延时服务延伸到了线上。这些年来,我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不管居民在节假日还是深夜给我发消息求助,只要我看到,一定会及时回复。

第二管好慢病。我所在的社区医院位于老城区,管辖的常住居民有6.9万多人,其中65岁以上居民有7100多人,由于社区老人比重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比较多。针对这些重点人群,我们会提供初诊评估、健康体检、健康随访等一系列连续性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更加精细化,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评估情况进行分层管理,针对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评估情况,通过家庭医生采取一对一服务,从控制饮食、体重,科学运动、戒烟限酒等方面,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精细化健康服务方案。

第三帮好转诊。我们和大医院成立了城市医疗集团,他们会定期派医生到社区医院进行坐诊、带教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对于复杂疾病,我们也可以将患者快速转至合作的上级医院。对于下转回社区的患者,我们也会提供专业的、精细化的健康服务。有一位叔叔在2018年因为脑干出血而导致半身不遂后,我们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和按摩,既利于患者康复,又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家属的压力。“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第四做好预防。除了服务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人群之外,我们也为一般人群提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服务。可以说,从负一岁到牙牙学语,从懵懂前行到结婚生子,从人到中年到年事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贯穿全生命周期。比如,通过手机微信群,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科普知识。现在,我的微信群里有2000多个重点服务对象,2000多个门诊病人,可以说是个随叫随到的“健康管理员”。

这“四个方面”就是现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真实的服务情况。随着基层卫生体系越来越完善,诊疗和服务水平越来越高,更多居民愿意在家门口就诊。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扎根社区,亦大有作为,我会矢志不渝地当好这千家万户的“健康守门人”!

四、新华社:请问梁立彬医生,作为“扎根”天山脚下的援疆“老兵”,3年援疆工作中,您是如何做到既输血又造血,为当地打造了一只“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的?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立彬。记者刘响 摄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立彬: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西藏、新疆工作放在整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大局中通盘考虑。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是党中央关心西藏、新疆发展,关爱西藏、新疆各族群众的重要举措。2021年12月,我有幸成为了援疆队伍中的一员。

初到库尔勒,我看到的并不是“诗与远方”。库尔勒市地处边疆,医疗人才紧缺。那里气候干旱多沙,我们克服了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困难,全身心地融入到当地医院中,参与医院日常查房、门诊、会诊、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指导等工作,极大地为当地医院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解决受援医院发展短板,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通过引进紧缺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医院的发展。CT、核磁检查实现24小时内出报告,胃肠镜预约率提升至每天20人左右,规范了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电话问诊、远程会诊、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将我省先进的医疗技术、医学理念带到了库尔勒。

在驻地所在的丝路社区,我们还成立了石家庄市援疆医生志愿者服务站,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当地维吾尔族群众进行健康咨询,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社区老人开展上门入户诊治、随访。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当地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是每一位援疆干部的使命。

作为石家庄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队长、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我带领援疆医生,充分利用“组团式”的专业特长和团队优势,采取“一带二、二带多”的传帮带方式,师带徒形式,进行业务指导,新技术培训,言传身教,提升当地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去年,一名36岁患者不慎被利器刺伤右侧腰部,经探查腹腔大量出血,肝肾、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多处损伤,生命垂危。当地医院以前很少遇到这样严重的伤情,此类手术经验较少。紧要时刻,我迎难而上,带领团队成功为其开展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这位患者康复出院。术后,我带领泌尿外科医生团队反复复盘,讲解解剖、手术难点、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为库尔勒市二院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为不断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我们积极组织选派22名库尔勒基层医务人员、4名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首次组团赴石家庄进修学习,不遗余力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有个典型例子,兰干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在石家庄学习归来后开展推拿按摩,在当地已经小有名声,深受群众好评。

援疆近3年来,我们在当地医院累计开展新技术、新疗法69项、填补技术空白9项;培养医疗骨干人才110人;开展义诊活动30余次,惠及各族群众万余人。从遥远的燕赵大地到天山脚下,从平原腹地到沙漠边陲,河北与新疆,家乡与远方,“石库”携手,共同搭建起一座医疗互助桥梁,让当地医疗事业“医”路生花!

五、河北青年报:我的问题提给王芳护士长。护士看似默默无闻,实则在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您在平时是如何带领护理团队护理病人的?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护理部副主任护师王芳。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护理部副主任护师王芳:

谢谢您的提问。在我看来,优质的护理工作不能靠某个护士“单打独斗”,而是要靠一个团队密切配合。从业33年,从一名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我总结出“一二三四”管理法则。

首先、树立一个目标。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就医体验。

第二、明确两个指标。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中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会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内容的培训,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上,为了提升护理质量,我们从细节出发,比如在每个呼叫器按钮上粘贴了夜光贴纸,保障患者在夜间熄灯后,遇到问题时能快速找到呼叫器。科室还制作了便民服务箱,不仅常备住院患者需要的生活用品,还配备了轮椅、平车、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满足老年患者检查所需。

第三、坚持三个原则。坚持“‘医护一体化’、预见性、责任制”原则。“医护一体化”即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出院康复共同对患者进行管理,护士与医生共同商讨护理方案、查房、随访,提高了效率。同时我们转变思路,实行预见性护理,将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早预判、提早预防、提早干预,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优秀的护理团队也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设定清晰、可量化的护理目标,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每位成员能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特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第四、培养四种能力。一个优质的护理团队一定是由一个个优秀的护士组成的,而一个优秀的护士则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发展,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比如入职前三年进行规范化培训,入职三年以后进行分层培训。每年都会派出大批护理人员参与中华护理学会、河北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的学习以及比赛,来提升专业水平。我们还成立了包括皮肤护理小组、血栓预防小组、重症护理小组等9个护理专业小组,都充分发挥业务特长,团队共建,以专业小组引领专业的发展。我们还定期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让责任护士及时进行沟通改进。

总之,对于所有护理人员来说,从踏上护理行业的那一刻起,就立志传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肩负使命怀揣梦想,共同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守护人民健康做贡献。

六、河北日报:想请问下王永霞医生,您扎根基层从医20多年,在您看来,基层医疗服务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群众有什么“获得感”?

邢台市襄都区南长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执业医师王永霞: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些年,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随着“优质服务基层行”等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亲眼见证了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四个好”:

第一就医环境好。近年来,随着基层医疗机构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不断增加投入,硬件不断升级,就医环境全面提升。以我们中心为例,办公楼建筑面积由以前的6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200平方米,开放床位达到30张。根据辖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还增设了妇科、儿科、口腔科等科目,并设有特色中医科室以及24小时犬咬伤门诊。门诊量也比以前翻了很多倍,达到了6万多人次。

第二服务质量好。现在基层医院各项制度越来越健全,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和精细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我们不仅能与上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医疗资源和技术,还可以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为了让群众就医更加便捷,我们还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了智慧化、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了智能排队取号、语音呼叫提醒、大屏实时显示、留观等待等功能,实现疫苗贮存—转运—接种全过程监控的智慧化优质管理。

第三人才技术好。像心电图、彩超等很多检查,以前都得去大医院做才行,现在不出社区就能做。我们中心还购置了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DR等先进仪器设备。通过引进新技术、安排专业骨干外出培训学习、与大医院专家结对帮扶等各种措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第四百姓感觉好。这些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群众越来越信任基层医院,愿意在社区看病。我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去为他们解决难题,群众也真心实意地和我们成为了朋友、成为了亲人。这几年,我收到了不少来自患者的锦旗和感谢信。知道我有颈椎病,中北社区一位大姐特意亲手制作了一个枕头送给我保护颈椎。有一年端午节,社区几个阿姨看我还在加班,就包好粽子给我送来。我是一名基层医生,做的事儿没有那么轰轰烈烈,都是特别琐碎的家常事儿,对于我来说,这些枕头就是最好的“锦旗”,粽子就是最高的“荣誉”!

七、河北新闻网:我也想问梁医生,在援疆工作中,医疗队的哪项工作最令您难忘?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梁立彬:

再次谢谢您的提问。援疆3年来的工作是充实的,富有成效的,我们每做出一点成绩,淳朴的边疆人民都记在心里,表达在语言上,这是我们的动力所在。难忘的工作一件件,最难忘的还要数今年7月份组织实施的“石库复明行动”。

受环境因素影响,新疆地区群众的白内障高发,已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致盲眼病。同时受制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筛查与救治。鉴于这一情况,在石库两地政府、卫健委、石家庄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实施了“石库复明行动”。

7月10日清晨,以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院长江平带队,副书记、副院长孙朝晖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一行10人,带着器械、设备、耗材千里迢迢来到库尔勒市。到达的第二天,就紧急投入工作,开始为患者免费实施眼部手术。7月14日晚上8点半,医院手术室里最后一台白内障手术顺利完成,短短4天的时间,一共为70余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

74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吐哈提·吾甫尔,他从两年前就开始看不清东西,在这次复明行动中,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当专家团来到他家里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时,老人拿出各种干果、馓子热情招待专家组。再次看清五彩世界,老人全家洋溢着欢乐之情。

石库复明行动让相隔三千多公里的石库两地人民血脉相连,情谊更深,体现了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项工程在“石库”两地引起强烈反响,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跟踪报道。

援疆工作还在持续,作为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今后我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持续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强两地交流交往,为边疆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八、长城新媒体集团:请问王芳护士长,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应该具备哪些不可或缺的素质呢?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护理部副主任护师王芳:

谢谢您的提问。南丁格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需要具备“四心”。

第一、我们要常怀一颗爱心。说到爱心,与之相近的还有暖心、贴心、关心……我时常在想,如果患者在医院里,可以每天被这些词汇包围,未来回想起来,也许就不都是那些痛苦的回忆了。小小的爱心举措可能就是一份热乎乎的饭菜、一次主动的问候、一碗祝福的饺子,却能让患者觉得“暖心窝”。

第二、我们要常存一颗耐心。对于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来说,沮丧焦躁是常常会出现的情绪,而耐心是最能温暖、抚慰其心灵的一剂良药。我们遇到过很多病人,入院时比较抗拒,甚至还和医护人员发脾气。遇到这样的病人,需要我们“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们会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及时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曾经有病人夸我们“比家里孩子还有耐心”。

第三、我们要常抱一颗求知心。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扎实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是必要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保持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我们会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来练技能,也会通过查找文献、及时总结。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不少护士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其它技能证书。

第四、我们要常多一份责任心。护理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但当我们去用心观察和体会患者需求,并予以主动解决时,它就从平凡中显现出了可贵,而这往往是责任心驱使的结果。记得之前有位老人记不住哪个药该早晨吃哪个该晚上吃,我们就帮他在药盒上画太阳和月亮,早上“吃太阳”、晚上“吃月亮”,老人开心地说我们帮他解决了大问题。

护士是离生命的希望和终点最近的一群人,穿上护士服,就必须承担起维护患者健康,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责任。我想,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使命。

九、河北工人报:最后一个问题我还想提给赵永波医生,刚才听您讲述了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和超高的工作强度,我们也很受触动,那么,是什么激励您每天面对挑战却自始至终保持医学初心,并不断追求卓越的?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永波:

感谢您的提问。每次谈到自己的职业性质,总是绕不开当年选择心脏外科这个专业的朦胧初心,其实,更多的是处于对打开一颗心脏的敬畏之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依然喜欢那身圣洁的白衣,喜欢在手术室里见证生命的奇迹,喜欢看到疾病治愈时患者和家属的一张张笑脸……

医学之旅,阡陌纵横,路歧而长。每次抢救危急病人,压力重重,表面的平静下,其实埋藏着焦急万分的心情;有时,术后把病人送回监护室,害怕病情变化,守护到后半夜也不敢离开半步;经常在值班室床上辗转反侧,满脑子反复思考着病情的变化,在恍惚不安中熬到黎明的到来;更不知有多少次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手术台,肚子很饿,却累的没有一点食欲……其实,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也曾有过犹豫、后半夜上手术台也会有倦怠、偶尔脑海里也闪过退缩的心理。但是,患者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拼了命的全力以赴呢?尽管现实中也曾有无数的遗憾,但做到了尽职尽责,才能让自己内心坦然。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想来,这就是我现如今秉持的那份初心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职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感受到了来自患者的尊重和认可,觉得一切都值得!

俗话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社会在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高,或许,披星戴月、起早贪黑的日子仍将在未来的岁月里重复、再重复,但我也会始终带着这份初心,一往无前,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后,我想以几句我特别喜欢的话作为回答这个问题的结束语,这也是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

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

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

用激情和毅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用坚持和付出去获取事业的发展。

谢谢!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马主任和5位嘉宾的精彩介绍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与省卫健委宣传处联系。

今天的记者见面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关键词:最美医护,文字实录责任编辑:赵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