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3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年来河北省深化质量强省和标准化战略,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据介绍,2017年12月26日,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河北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马彦铭摄
质量目标实现新突破。坚持目标导向,注重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和政府服务“六大质量”协调发展,“六大质量”和质量提升“十个专项行动”任务目标实现了新突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了10∶39∶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三年来,全省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0个,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1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设区市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4%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大气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意见》中可量化的重点工作,除了按照国家要求暂停和停止的2项外,实际需落实的共有59项,目前已完成55项,占比93.22%。其中,19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值完成率达到120%以上,占比32.2%;36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值完成率达到100%以上,占比61%;4项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全部接近任务目标值,通过第三方评估,11月底全部能够如期完成。
质量发展形成新格局。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新格局,形成了全社会共抓共促、共管共享的良好环境。每年组织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以及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投入质量强省、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建设经费逐年增加。连续三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质量工作督导和任务评估,查弱项、补短板,压责任、强担当,增强了领导干部抓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质量提升取得新成效。2018年我省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达到了84.18,首次进入了中等竞争力阶段。省住建厅推行以超低耗能绿色建筑为重点的工程质量提升,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2.09%,居全国首位。大力开展蓝天净水绿地环境质量提升,全省大气质量明显改善,10个设区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服务效能大幅提高,“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政策落地实施,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逾93%,全省各级企业注册时间全部压缩至1个工作日。2018年3月,秦皇岛市成为京津冀首个命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城市,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和正定县、定兴县、黄骅市、迁安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也在积极有序推进。
质量基础获得新发展。围绕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等六大领域初步建立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标准体系”。自2018年以来,全省主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524项,批准发布省级地方标准720项,累计达到2831项,位居全国第二。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升级工程,积极开展质量提升“一十百千万”活动,指导19146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推动2145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帮助2.15万家中小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全省1562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了首席质量官。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级实验室增加到16家,省级以上各类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达到3629家,检验检测机构达到2307家,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
质量监管有了新增强。协调协同有关部门针对市场监管新特点,梳理相关法律、法规328部,各类许可、强制、监管、处罚事项612项,制定了8个清单,明晰了权责边界,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全省10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立了覆盖全域、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9万家农产品、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认证乱象”和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检查,出重拳打击“假检验、假报告、假数据”,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