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石家庄市“我为群众办实事”20项民生工程推进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2021-12-26 16:11:00
分享: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出席今天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石家庄市‘我为群众办实事’20项民生工程推进落实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建林,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国军,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智强,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国欣,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谢富强,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王风楼。

  首先,请赵主任介绍石家庄市20项民生工程推进情况。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石家庄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今年我市20项民生工程总体情况。

  2021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把为民办实事、为民增福祉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张超超书记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诉求,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推动20项民生工程落实,强调要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马宇骏市长召开市长专题办公会议听取民生工程进展汇报,及时掌握各项工程和实事进展情况,解决推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各位分管市领导以及市直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有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创新举措,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项民生工程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批惠民工程建成见效,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

  一是聚焦重点增福祉,为群众营造宜居环境。

  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开工5989套、基本建成12141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改造23个,完成年度任务。

  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工程,全市建设完成智慧安防小区6207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12%。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市已改造完成658个老旧小区,占年度任务的102%。

  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供热老旧管网改造189公里,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城乡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城市生活水源新建泵站6座,建设供水管网220公里,173个小区(单位)实现水源置换。农村生活水源完成置换人口36.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3%。

  “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95.6公里,全市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7%,超过省定目标7个百分点。

  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我市2020年已完成任务。

  二是聚焦痛点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暖民心。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城市公共停车位4.1万个,占年度任务的112%。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及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发放文化惠民卡3万张、文化惠民券26万张,分别占年度任务的293%、105.9%。建设社区、村庄健身设施951处,完成年度任务的106%。

  幼儿园建设工程,新改扩建22所公办幼儿园、新创建普惠性民办园70所,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00%。

  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达标率99.5%,超出省定目标9.5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了一体化管理;223辆负压救护车、14辆核酸检测车全部到位;新建成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全市4781个村(社区)全部设立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三是聚焦堵点解难题,大力提升城乡品质。

  “空心村”治理工程,134个空置率30%-50%“空心村”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了1000个村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工作,占年度任务的127%。

  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全市改造提升户厕21.28万座、公厕1769座,分别占年度任务147%、104%。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已建成1座,开工2座。

  四是聚焦热点增福祉,充分保障基本民生。

  就业职业培训工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全市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0余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244.8%。

  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新增养老床位4400张、改造康复护理型床位3890张、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293个,分别占年度任务比183.3%、216.1%、130.8%。

  助残助孤服务工程,为2.7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适配辅助器具、就业培训等服务,占年度任务的110%。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为13.8万残疾人、6.7万60岁以上老年人、1.4万未成年人提供生活救助。

  在全年的工作中,我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坚持高标准实施20项民生工程,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了的阶段性成果,探索了形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全市召开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暨20项民生工程动员部署会,对扎实做好20项民生工程作出部署。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石家庄市2021年20项民生工程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市“双创双服”活动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和抓手,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各县(市、区)和牵头部门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工作台账,有效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及时协调调度,确保实效。先后组织开展“民生工程推进月”“民生工程现场督导月”等活动。市“双创双服”活动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直有关牵头部门多次对20项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不断加大协调督导力度,对日常督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强化对上问计,破解瓶颈,推动各项工程加快进度。开展“百日会战”行动,印发《20项民生工程进展情况的通报》,每月对民生工程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亮点突出。5月18日,市“双创双服”活动办参加石家庄电视台《广播问政》活动,围绕20项民生工程各项政策落实,接受市民问政。《石家庄市实施“一揽子”民生工程,助力城市品位形象提档升级》经验材料被省“三重四创五优化”办公室采用,充分展现了我市在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方面的亮点工作。组织新闻媒体通过实地采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全媒体观察团”经验交流推广活动,全面展现了民生工程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了“6+1”专项行动,大力实施20项民生工程,半年来,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主街主路更亮丽了,小街小巷更整洁了,老旧小区更宜居了,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所盼的急事难事,成效有目共睹。

  下一步,在系统总结4年来20项民生工程实施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继续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2022年民生工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拓展民生工程的覆盖范围和人民群众参与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排头兵、领头雁提供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

  谢谢大家!

  谢谢赵主任的发布。

  下面,是现场提问时间。请在座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问题1:请石家庄市在推进停车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智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为解决群众停车难题,今年我市公共停车位建设目标是3.66万个,数量居全省各市之首。作为停车场建设牵头部门,一年来,我市打破路径依赖,通过不断解放思想,简化审批,规范流程,大胆探索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和时间换空间市场化运作,成功突破了土地、资金等多方面问题的制约,实现了挖潜增效,有效增加了公共停车位供给。目前全市已建成公共停车位4.1万个,是去年的5.1倍。

  在推动停车场建设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明确工作责任,科学谋划项目。我市确立了“压实县(市、区)责任、以时间换空间市场化运作、以城区和重点区域为主”的停车场建设推进思路,并且坚持把边角余地及暂未出让储备地块利用、现有停车场挖潜改造、高架桥下空间、绿地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作为停车场建设的重点,有效解决了土地受限问题。共谋划推进了205个公共停车场项目、4万多个车位,远超年初3.66万个计划指标,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努力破解资金难题。一方面通过安排财政资金补助,发挥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公共停车场。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市场主体与国开行、建行、交行等金融机构对接,不但帮助社会资本申请到贷款,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而且在全市形成了社会资本与银行资本竞相投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相建设的局面。

  三是加强措施跟进,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了《加快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安装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通过简化程序、规范流程,提高了市场主体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积极性,为规范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与安装,引导停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市住建局还会同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支持立体停车设施建设资金补助的意见》,对市内四区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立体停车场设施给予财政资金补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公共停车位建设工作。

  2022年,我们将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各类公共资源和闲置用地,加快推动我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初步计划在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1万个。继续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对接,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同时,强化统筹协调,与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园林、城管、交通管理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停车场建设。目前,我们已经要求各区结合规划部门意见,对明年拟建的公共停车场地块提前进行摸底梳理。明年将把学校、医院、商业区、住宅小区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作为停车场建设重点。在土地综合利用上,一方面大力推进绿地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重点协调省儿童医院、天山新公爵、国瑞城、元南公园等绿地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储备地、闲置地临时停车场建设,利用我市储备地块中的边角余地以及暂不出让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在停车矛盾突出区域建设简易机械式停车场。

  市住建局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进一步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服务市民群众,努力解决好停车难题,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问题2:实施医疗惠民工程,让群众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也是群众非常关心关注的问题,我想问一下,石家庄市在医疗卫生方面推进完成了哪些实事?谢谢。

  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张国军: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

  今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中,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接到这项重任后,我们高度重视,把惠民工程作为卫健部门的1号工程来抓,一年来,通过完善基层体系,深化乡村一体化改革,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老百姓在基层看病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真正发挥了健康守门人的作用。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34家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1.7%;3972所村卫生室、16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基层服务网底进一步夯实。二是做深做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动195个乡镇卫生院和3972个村卫生室实现人员、财务、药械、业务、绩效等“十统一”管理,落实村卫生室运行经费2890万元,乡村医生养老补助4454万元,充分调动了村医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村医服务能力,有力保障了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三是持续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今年投入1.08亿元,为每个县(市、区)配备了1辆移动核酸检测车,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辆负压救护车,全市共装备核酸检测车14辆、负压救护车223辆,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疫情防控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四是着力强化基层卫生专业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公开招录,订单培养,实施千人培训,选派骨干进修,全科医生培养等方式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达到1.7万人,有力保障了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开展。同时,在10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首席专家工作室,由省、市专家每周到社区坐诊;选派410名市级医院医师进驻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接诊8.9万人次,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累计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培训8万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

  除抓好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外,今年我们还开展了“加大医疗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幼托事业、建设50个高水平国医堂”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一系列惠民实事。

  在加大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方面。今年,我们在完成一大批市属医院重大民生项目基础上,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口腔医院、市八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一批新的重点项目,随着项目的落成,让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加快推进县级医院建设,今年推动21个县(市、区)建立了市场化运营的康复中心,县级康复能力明显增强;18个县级医院建立了独立的传染病区,完成了10个县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大力发展幼托事业方面。今年我们重点推进婴幼儿照护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婴幼儿照护试点机构达到92个,试点托位数达到7262个,建立起了品牌连锁、社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幼儿园开设托班、单位福利性服务机构等多种类型的试点机构,实现23个县(市、区)试点全覆盖,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目标。同时,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全市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为婴幼儿家庭和托育机构提供优质可及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我市托育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高水平国医堂建设方面,今年我们在全市遴选了50个基础较好的国医堂,投入806.9万元,扩展了国医堂服务面积,改善了服务环境。选派105名中医高级职称专家组成50个专家团队,在50个国医堂建了首席中医专家工作室,累计下乡帮扶776人次,接诊患者5845人次。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遴选500名基层临床医师开展了“西学中”培养。依托市中医院等6家二级以上中医院,在国医堂推广实施了33种效果突出的中医适宜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国医堂技术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基层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深做实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引进培养力度,持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同时,加快推进市县两级重点项目建设,探索“互联网+托育服务”,更好地满足省会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情况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问题3:请问石家庄市是如何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的,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王风楼: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我市农村改厕工作的关心、关注。在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中,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选择适宜技术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县(市、区)平原、丘陵、山区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水资源、污水处理等实际情况,根据防冻、节水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村而宜选择改厕模式,合理规划农村公厕布局,推出了一批“少花钱、易操作、好推广”的典型范例,供各县(市、区)选择推广。尤其是针对我市冬季厕所使用防冻问题,在西部山区推广了“伴热带+保温层”“碳晶板”和“小铁炉+型煤”3种厕所保温模式,解决冬天厕房保温问题。特别是我市自行研发的“防冻防臭节水”新厕具,在零下22.9度冻不住,可有效解决防冻防臭问题,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二是实施全程质量管控。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厕具招标采购程序,严格确定农村改厕选材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加大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严把施工质量关,组织好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严格按标准要求改厕,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村民施工。严把监督检验关,发挥工程监理和使用人群监督作用,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鼓励由政府、农民、第三方等联合组建质量监管队伍,实施改厕全过程监管。严把竣工验收关,制定完善验收标准和办法,将运行、使用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等纳入验收指标,由县、乡两级组织逐村逐户验收,确保改厕质量。三是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不搞大包大揽、不替农民做主、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改不改”“怎么改”由农民自主决定。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组织群众全程参与产品确定、质量检验、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和后期管护,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寿县南营乡杨家台村,村集体组织村民自建自拆厕所54座,提升了标准和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四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健全了厕所维修服务、粪污清运服务、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三个机制”,建立了维修服务、粪污清运服务、粪污处理利用“三支队伍”,设立了维修、抽粪、举报“三个电话”,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管护机制落实。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实现了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就地就近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广了“水肥一体化”等3种粪污处理新模式:一种是对厕所和畜禽粪污进行生化处理,使之成为液态有机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适时配比,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地头。一种是对人畜粪污、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可生产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一种是对厕所粪污集中收纳,通过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直接还田,改善耕地板结,提高耕地腐殖质,实现资源化利用。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年石家庄市将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民生项目,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位推动,扎实推进,持续发力,我市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17.78万座,普及率达到86.81%;建设农村公厕3057座。2021年,全市改造提升农村户厕21.28万座,占年度任务的147%;改造提升农村公厕1828座,占年度任务的108%。已累计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149座,建立113个维修服务站(点),购置各种抽污抽粪车辆3261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的目标,打通了厕所革命“最后一公里”,解除了群众后顾之忧,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农民生活品质得以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经验日益成熟,为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问题4:职业技能培训对于稳定和促进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请问石家庄市在推进就业职业培训工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 谢富强: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又可以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扩大就业职业培训规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市人社局把开展就业职业培训工程作为全局第一位工作来抓,创新政策,搭建平台,强化激励,优化服务,不断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30.5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4.8%。其中补贴性培训16.1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4%;社会性培训14.4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3%。属地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培训总量和就业率位居全省第一。7月19日,由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主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擂台赛,在第二季第二场“让就业之路更宽广”专题比赛中,我局摘得赛事共设的“最佳代表队”和“最佳讲述人”两个奖项。

  在推进就业职业培训工程方面主要做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加快培训“速度”。从市到县区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加强工作调度、过程跟踪,上下联动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将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工作进度落实到月,责任到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培训,建立已培人员和未培人员“两个清单”,实施“周报告月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最新进展情况。

  二是强化市场需求,拓展培训“宽度”。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需求,培训育婴师、健康管理师、商务礼仪与服务、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西式面点等20多个工种6.3万人次;结合新业态、新工种,培训网络直播销售员、防疫员、发酵工程制药、疫苗制剂工等15个新工种1.1万人次;聚焦我市大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加快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决策,在主导产业企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2万人次,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自主评价,浓厚培训“热度”。组织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岗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今年分别培训了54112人、7032人、4290人,同时,开展企业职工技能竞赛活动,营造了“学技能、练技能”的浓厚氛围;加大实操培训比例,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比例设定为3:7,最大限度提升实操能力;坚持“谁用人谁评价”,支持50家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提升了企业的用人自主权。

  四是强化载体建设,厚植培训“深度”。目前,石家庄市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9家;今年首次评选市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3家,工种涵盖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等80多个专业,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带徒、技能传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为基本遵循,坚决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强基础、优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建机制、增活力,全力以赴推进就业职业培训工程提档升级,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谢谢!

  问题5:请问今年石家庄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特别是在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谢谢。

  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国欣: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对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行政审批局聚焦市场主体堵点痛点,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将审批服务融入到“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按照“减时、上网、便民”要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增强市场主体“店小二”意识,推出了一系列“硬核”改革举措,在全省争第一、全国争一流,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压缩审批时限,大幅提升审批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环境。对标全国一流城市,先后经过四轮压减,总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80%以上,96%的事项审批时限已达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审批事项100%“全流程网办”,群众办事“零跑腿”,打造便捷的审批服务环境。改革措施实施以来,全部办件量10.8万件,其中全程网办8.6万件,占比超过80%。二是实施区域评估和质监、安监承诺制改革,打造开放便利的产业政策环境。在全市23个省级及以上各类园区全面推行9类区域评估,目前已形成38个区域评估评价成果,在101个项目中得到应用,每个单项评估和审批时间平均可压减30天。在此基础上,推行了质监、安监承诺制,“电子证照”“多规合一”“多评合一”等多项改革,推动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三是创新实施“双盲”改革,打造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在6大类交易实现全程电子化基础上,抓住开评标这个关键环节,推行“双盲”机制。专家评标时不显示投标单位名称,实现“盲评”,从省级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时不显示专家信息,实现“盲抽”,为招投标营造了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目前,已有近60个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成功应用。

  关于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我市在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方面,今年着力打造高标准的基层政务服务环境。

  在示范创建方面,从红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文明村镇中,优选基础好、人口多和办事需求大的村,打造“一村一站一特色”,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办事体验。全市共建设一类精品示范站100个,二类高标准站500个,占比12.5%,平均每9个村就有1个高标准示范站。在功能拓展方面,引入建行、供销、邮政等第三方机构共建共享,在赵县、无极县开展“政企”“政银”合作,打造集政务服务、供销服务、金融服务、邮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服务提升方面,探索推出更多精准优质的服务,擦亮基层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在正定县率先试点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工作,梳理事项清单89项,推动基层群众应享尽享。目前,全市23个县(市、区)4781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办理37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门口办”“一站办”。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提升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推动服务设施再丰富、人员力量再充实、服务能力再优化、服务标准再提升、线上线下再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谢谢!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领导的翔实发布和解答。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以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石家庄市发改委“双创双服”办公室联系。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