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布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2021年廊坊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2021-12-29 17:37: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祝雪娟 通讯员 贺娟)2021年12月27日,记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1年廊坊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前三季度,廊坊市“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930.87亿元,同比增速26.79%;上缴税金285.26亿元,同比增速18.93%;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贺娟

  各位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廊坊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2019年初确立了“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聚焦特色产业“十二条发展路径”,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廊坊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贡金城同志;市工信局科技科科长张喆同志;市工信局民营科科长陈玺同同志。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来自中、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首先,请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贡金城同志就2021年廊坊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情况进行发布。

    发布人:廊坊市工信局三级调研员贡金城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中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廊坊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特色产业是县域发展的经济的脉,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实现促进就业、财政增收、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廊坊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培育壮大“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优环境、强服务、促转型,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实施“六个一”工程,扎实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计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落细落实落地,推进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今年以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截至2020年底,全纳入省产业集群考核体系的产业集群有26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680.9亿元,同比增长13.3%;上缴税金42.1亿元,同比增长9.1%;从业人员36.5万人,同比增长1.38%。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实现1149.1亿元,同比增长15.1%,上缴税金34.6亿元,同比增长9%。全市超50亿元产业集群10个、其中超100亿元集群6个,其中,文安胶合板集群营业收入276亿元、文安县五金加工产业集群157亿元、香河家具集群营业收入132.3亿元、霸州特色定制家具集群营业收入147.5亿元、大城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120亿元、大城红木产业集群营业收入120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2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33.3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缴税金33.7亿元,同比增长18.8%。

  二、主要做法

  1.推动“二次创业”,营造集群良好发展环境。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决定在全市大力开展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进一步做大做优民营经济总量,提升一批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力争三年全市“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全部突破50亿元,其中超百亿的集群达到8个。今年前三季度,我市“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930.87亿元,同比增速26.79%;上缴税金285.26亿元,同比增速18.93%;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26项;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家,行业协会35家;培育沪深主板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上市企业5家,石交所主板挂牌企业18家;“知名品牌”20个;建设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等平台63个。

  2.实施包联服务,解决制约集群企业发展难题。一是建立领导包联服务产业集群工作机制。市领导包联服务“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县级领导包联服务其他集群,通过实施“三访”“三帮”“四服”包联服务活动,解决集群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制约因素。截至目前,市县两级领导累计开展实地调研418次,组织召开座谈会121次,解决集群和企业问题545个。二是开展精准包联服务月活动,走访企业1584家,梳理廊坊泰铭金属变压器增容、农标普瑞纳农民工保障金返还等各类问题758个,已经全部解决或给出解决方案。三是建立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早餐会工作机制。从11月开始,根据《市领导包联服务民营企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在市工信局组织早餐会,把企业“请进来”,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现场协调解决,打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已经成功开展5期早餐会,后续活动陆续开展中。

  3.强化对接服务,推进集群产业链条发展。一是对接知名企业。围绕促“1+5”市域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京企等目标,集中开展“北京招商月”活动,深入开展“小分队”“点对点”专项对接,共洽谈项目233个,签约项目113个,签约项目总金额2595亿元,取得近年来抢抓协同发展机遇、加快对接融入京津的重大突破。二是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链核心技术、物流链新业态,举办系列专题对接会,成功举办“5·18”经洽会,推动形成了288项成果。签约了嘉信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中化金茂数字创新产业基地项目、云联数据智能产业中心项目等与京合作项目。三是着力解决集群企业融资问题。与建行联合开展“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活动,为受疫情影响企业放款超亿元;与农行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专项活动,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为主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与光大银行签订《产融合作协议》,在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打造银企对接平台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已为企业授信36.8亿元;与中国银行共建党员金融辅导队,对经营困难企业进行金融体检,帮助企业融资发展。

  4.培育企业上市,拓展集群企业融资渠道。我市印发了《落实企业上市“蝶变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2021-2025年,争取实现服务上市潜质企业80家以上。与国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对接合作,对我市有上市意愿的23家产业集群企业逐一对接,宣贯上市流程、政策。今年以来,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我省首批成功申报创业板上市企业;固安县参花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目前处于第四轮问询阶段。截至目前,全市域内上市挂牌企业数量达到99家,其中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企业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石交所挂牌企业70家。

  5.注重平台建设,提升集群创业创新能力。围绕全市“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支持集群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共建,目前,全市共有科技研发平台939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35家,省级以上平台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家;市级小型微型创业基地22家,省级小型微型创业(示范)基地10家,国家级小微型创业创新基地1家。

  6.强化工业设计,提高集群企业创新引领能力。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搭平台、抓特色、树典型、促提升,开展系列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部署、有实施,稳步扎实推进集群企业转型升级,提高集群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工业设计提升年”和工业设计大讲堂活动,组织了京津冀设计类院校工业设计发展高端论坛等系列活动,让工业设计进高校、进中心、进园区、进集群,提升集群企业创新发展意识和能力。

  7.着力品牌化、标准化培育,提高集群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支持集群企业主持或参与地方标准制修订,以品牌化、标准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签署框架协议,全省创新开展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华美科技集团、宏泰投资、廊坊新奥燃气等3家企业入围2021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我市获得全国地级市品牌百强榜第34位;开展“百争创千导入”活动,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方法,组织培训学习、对标交流、专家问诊等活动,2021年获得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个人奖3名,组织奖提名奖2个;利用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活动中,邀请海尔分享品牌建设经验和“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今年以来,我市集群企业参与完成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1项、行业标准11项,累计参与完成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250余项、行业标准90余项。

  8.催生新业态,拓宽集群企业发展路径。通过举办“河北电商月”廊坊站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扩大线上交易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组织华日家具、佳佳供应链、万地葡、德义源等重点企业与阿里新零售、京东到家、叮咚买菜等知名电商零售平台合作,引导中小企业拓展线上销路、促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我市电商企业新业态发展。举办“网购狂欢节、促消费”“双品网购节”系列活动,广泛引导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提质扩容,利用直播带货、网红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激发市民消费潜能,打造消费增长新亮点,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消费新模式。前三季度,我市网络零售额146.8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2.1亿元,同比增长29%。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贺娟

  感谢贡局长。下面进入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问题1:我是河北日报的记者,在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市工信局是如何发挥工业设计引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用的?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贺娟

  请市工信局科技科科长张喆同志回答。

  廊坊市工信局科技科科长张喆: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由模仿向创新跨越,是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阶段。工业设计是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2021年,廊坊市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河北省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十四五”规划》,按照《河北省工业设计2021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和要求,紧贴廊坊实际,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工业设计2021年工作要点》,对全市全年工业设计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安排部署。

  充分发挥我市1500万元工业设计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分别于3月份、10月份组织两批次市级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系列项目申报和评审,筛选出购买工业设计服务类、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类、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类、工业设计特色品牌活动类等四大类38个项目,兑现奖补支持资金1393.63万元,同时,先后筛选推荐89个购买工业设计服务类、成果转化类、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类等系列项目,争列进入省级工业设计支持序列,已有19个项目获得省级奖补资金724.3万元,调动和激发企业通过工业设计促推实习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组织开展13场(次)工业设计进高校进中心进园区进集群和工业设计大讲堂等活动、服务企业526家,大力推广可复制可借鉴可对标身边典型,总结推广了工业设计植入典型案例13个、设计明星产品13个,起到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廊坊宏泰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作为我市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全年服务企业350余家,很好地促推了域内工业设计发展。

  开展了工业设计对标行等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工业设计山东对标行、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廊坊对标交流活动、京津冀设计类院校工业设计发展高端论坛系列活动、大厂景泰蓝特色品牌活动、“云裳小镇•2021中国时装技术奖”,在全市进一步烘托出工业设计引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浓厚氛围。

  目前,我市工业设计引领产业升级亮点纷呈。2021年全市新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4家,累计分别达到13个和57个,工业设计实力明显增强、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贺娟

  感谢张科长。下面请继续提问。

  问题2:我是长城新媒体的记者,当前企业发展受到疫情防控、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为了帮助企业发展,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工作机制,您能详细介绍一下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吗?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贺娟

  请市工信局民营经济发展科科长陈玺同同志回答。

  廊坊市工信局民营经济发展科科长陈玺同: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客观现实所面临的环保影响的压力,土地、水、电、汽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压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企业客服短暂困难,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一、“二次创业”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全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决定在全市大力开展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行动。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通过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建立五大推动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包联服务民营企业机制、政府与企业常态化联络机制、企业家定期沟通联络机制、慰问民营企业家机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完善五大奖补机制,进一步做大做优民营经济总量,提升一批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升级亮点、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加速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0月19日,《廊坊市帮扶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在河北省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包联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简报第2期》上作为典型经验刊登,并在全省推广。

  二、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包联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助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市、县三级领导包联服务民营企业的工作安排,9月27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廊坊市领导干部包联服务民营企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廊办传〔2021〕52号),筛选百家重点民营企业、“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110家重点工业(技改)项目,与32位市“四套班子”领导建立包联服务机制,选定11个市直部门作为“一对一”服务管家,随时保持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目前,我市已有12位市“四套班子”领导陆续赴包联企业开展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赴企业走访,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难题、谋发展。

  三、建立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早餐会机制。

  为推动市领导包联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着力营造尊重企业、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切实帮扶民营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结合《2021年度廊坊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精准服务年”推进工作方案》(廊民经创〔2021〕1号),经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廊坊市建立了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早餐会机制。从11月中下旬开始,每周举办一次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早餐会活动,由市工信局邀请包联服务企业负责人参加,市“四套班子”包联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交流近期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发展设想和打算,重点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四套班子”包联领导就企业所提困难和问题,与企业家探讨交流,现场提出解决方案。会后,由市工信局负责建立台账,按照职责分工就企业所提问题,由市工信局协调有关责任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并跟踪协调解决,适时将企业反映问题解决进展报市委、市政府。目前我市已经成功开展5期早餐会。

  四、“精准服务年”为企业精准纾困。

  为推进我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工作开展,将2021年作为二次创业“精准服务年”,为企业排忧解难、精准纾困。一是开展精准包联服务月活动,走访企业1584家,梳理廊坊泰铭金属变压器增容、农标普瑞纳农民工保障金返还等各类问题758个,已经全部解决或给出解决方案。二是开展企业家进高校、“百场万家”公益服务、精益化管理改革示范等活动15场,推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水平提升,惠及企业1100余家。三是组建廊坊市企业创新发展智库,深入企业“滴灌式”诊断服务,帮助企业在精益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提档升级。四是开展融资对接,与建行联合开展“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活动,为受疫情影响企业放款超亿元;与农行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专项活动,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为主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与光大银行签订《产融合作协议》,在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打造银企对接平台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已为企业授信36.8亿元;与中国银行共建党员金融辅导队,对经营困难企业进行金融体检,帮助企业融资发展。

  五、搭建平台强化政企沟通。

  为充分发挥廊坊政企直通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我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精准包联服务工作深入发展,切实有效拓宽企业反映和解决问题渠道,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二次创业”办)对工作中企业反映问题受理解决工作机制进行细化和完善,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为入驻平台的1.1万家企业,精准推送惠企政策,随时收集企业诉求。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由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相关部门,承办单位三天内给出答复,七天内予以解决,快速高效纾解问题诉求,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第一服务员”。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3366次,发布惠企信息950篇。

   主持人:廊坊市委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 贺娟

  感谢陈科长,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的发布和精彩答问。本次新闻发布的有关资料将于会后发送到廊坊市新闻发布的指定邮箱,请大家自行下载。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