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
“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工作”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4-05-08 22:15: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杨童宇 摄

  5月8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赵宪伟介绍全省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工作相关情况,并与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督察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徐光,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现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记者杨童宇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工作”。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赵宪伟先生,请他介绍全省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工作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督察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徐光先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宇女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现通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赵宪伟先生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赵宪伟。记者杨童宇 摄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赵宪伟: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河北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环渤海、冀中南、大运河等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分类指导,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我省碧水保卫战的主要成果。

  一、坚持三水统筹,流域生态品质显著改善

  2023年,全省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主要体现为“三个新”:

  一是水环境质量呈现新提升。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80%以上,劣Ⅴ类断面比例连续四年为零。白洋淀水质连续三年巩固保持Ⅲ类。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沙河、黎河出境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二是水资源保障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河道生态补水58.55亿立方米(不包含汛期水库集中泄洪)。洋河、青龙河、滦河等7条河流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唐河、滹沱河、南运河等8条河流全部完成恢复“有水”目标,白洋淀流域形成最大有水河长1393公里。

  三是水生态保护展现新面貌。截至目前,白洋淀鱼类已恢复至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21种,中华鳑鲏、乌鳢(lǐ)等土著鱼类全淀广泛分布;野生鸟类增加到279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衡水湖鸟类总数增至33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白洋淀、衡水湖日益呈现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万鸟翔集”的胜景。

  二、坚持治本攻坚,流域系统治理有序推进

  一是突出三个强化,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成效明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强化系统治理。完成流域746家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复核;完成330公里庭院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完成53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百淀连通、淀区第四期生态清淤、藻苲淀退耕还淀生态湿地恢复二期主体工程。强化科学补水。建立信息共享、联合会商机制,统筹引黄、引江、水库水及再生水等各类水源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实施生态补水,淀区水位保持7米左右。强化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强化鸟类栖息地保护,上游山区累计完成130.6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0万亩营造林任务,保定市白洋淀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第一批156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二是注重三个统一,京津水源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河北省立足“两区”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为京津涵养好水源、保障好水量、保护好水质。统一机制深化补偿。津冀两省市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京冀两省市先后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滦河、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建立起“项目共谋、技术共用、信息共享、绩效共评”的协同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协同共治。京津冀三省市强化顶层设计,多次召开工作联席会、座谈会、交流会,京冀两省市联合召开京冀“两市三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源保护工作交流会,携手推进流域联建联防联治。统一标准强化约束。制定出台潮白河、永定河、滦河及冀东沿海3个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主要干流全面对标京津。

  三是巩固三个深化,污染物排放管控有力加强。深化城镇污染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厂22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113万立方米。2023年完成市政和庭院排水管网改造1032公里。组织开展市县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和城市黑臭水体环境保护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完善,全省累计建成132个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191.8万吨。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行动,推进全省村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

  四是坚持三个聚焦,流域水环境保护持续深化。聚焦规划引领。印发《河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一河一策”管控,紧盯水污染深度治理、生态水量保障、水系连通、水体自净能力提升等关键节点,分区指导、科学施治,推动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保护。聚焦河道管控。指导各地集中对“四乱”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推进补水河道清理整治,切实提升河道通蓄水能力,改善河道形态面貌,累计完成584公里河段治理。聚焦联防联控。落实与北京、天津、山西等省份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开展多轮次联动执法工作。

  五是统筹三个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有序开展。推进生态缓冲带和湿地建设。2023年共安排中央和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开展人工湿地建设项目12项,涉及总投资7.0亿;生态缓冲带建设9处,涉及总投资4.9亿。推进河湖生物资源保护。制定国家和省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30亿单位以上,有效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坚持治污与增绿并举,修复与保护并重,特别是在雄安新区,持续推进退耕还淀,累计造林47万亩,“千年秀林”美景绽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

  三、坚持以进促稳,推动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再上新台阶

  202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河北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着力深化流域系统治理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白洋淀流域和京津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统筹重点攻坚、协同治理、风险防范,推进重点河流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河湖联通和生态修复工程,确保地表水国省控断面优良比例达到81%以上,白洋淀水质巩固保持Ⅲ类,京津水源上游出境国控断面水质保持优良。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规范体系,完善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机制,推进水环境智慧化调度监管。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加大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力度。强化工业、农业、城乡等各类污染源精准管控,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和源头防控,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进一步夯实水环境质量改善基础。

  三是突出重点河湖,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以邯郸市沁河等全国美丽河湖案例为示范引领,积极宣传推广成效好、可持续、能复制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经验做法,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创建,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呈现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

  感谢赵厅长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人民网:城市黑臭水体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请问我省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现通。记者杨童宇 摄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现通:

  感谢记者朋友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关注。

  近年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坚持高频联动、高效行动,不断完善水体排查整治和成效保持长效机制,联合实施了遥感监测、暗访排查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组织专项行动,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河北省自2015年开始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十三五”期间反复排查共发现93条城市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治理。“十四五”以来,我们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推进工作,排查新的问题隐患,巩固治理成效。针对近两年我省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等实际情况,我们在排查暗访等行动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要求,将排查治理范围由“建成区内”延伸至“建成区及周边城乡接合部”,将排查重点由“查水体”延伸至“查岸上风险隐患”,将工作标准由“发现问题后整改”提高至“预判风险消除隐患”。2021年和2022年我省未发现新增黑臭及返黑返臭水体,2023年排查发现任丘霸州新增5条县级市黑臭水体,于当年完成治理。

  二、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为彻底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除针对黑臭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外,完善城市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健全河长制、水体养护制度更是治本之策。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设施建设管理,强化各项制度完善落实。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厂220座,形成处理能力1113万立方米/日,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86座,形成处理能力7.9万吨/日。2023年改造市政和庭院排水管网1032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已完成治理的98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落实河长制,按要求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强化水体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今年3月,省住建厅与省生态环境厅一道,安排部署了城市水体“消黑除劣”专项行动,计划按照城市建成区内水体全覆盖原则,对城市水体逐个明确黑臭防治责任主体,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黑臭隐患排查,水质检测为黑臭的,认定为黑臭水体实施系统治理,接近黑臭的,认定为“劣质水体”,提前介入实施系统治理,及时消除城市水体黑臭隐患,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城市水体“消黑除劣”专项行动,强化水体排查治理,持续抓好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二、河北日报:请问2023年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造良好水生态环境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宇。记者杨童宇 摄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宇: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围绕农业领域涉水污染物源头治理,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一定工作成效。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集中连片提升科学施肥用药水平,2023年,在39个县建立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示范区,示范推广水溶肥、缓释肥、配方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优质肥料。打造5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实现零增长。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抓处理设施建设,开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行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抓长效机制建设,建立服务包联机制、明查暗访机制、约谈通报机制、监督举报机制,全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在产地环境保护方面,在全国率先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建立更加精细、准确的耕地分类管控清单,组织在所有受污染耕地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并实施第三方效果评估,全省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措施覆盖率保持100%。大力推广池塘多品种混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滩涂贝类底播增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23年,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6个,在渤海海域和内陆大中型湖库放流各类海淡水苗种30亿单位。同时,加强重点区域治理力度,加大对白洋淀流域、滹沱河流域及入海河流两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化肥施用结构,重点推动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降低种养殖业污染入水风险。

  今年,我们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解决全省农业环境污染重点问题,强化种、养殖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为全面提升全省水环境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三、中宏网:请简单介绍一下水利部门在推动水环境改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督察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徐光。记者杨童宇 摄

  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督察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徐光:

  感谢记者朋友对水利工作的关注。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整治河湖问题、复苏河湖生态、提升饮水安全,推动全省水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重拳治理河湖乱象,岸线管控全面加强。坚持清管并举,打好清理整治“组合拳”。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划定,编制完成重点河段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四乱”清理,2023年整治河湖问题1016个,清理河湖垃圾8.5万立方米,拆除违建22.4万平方米;持续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整治河道长度584公里,打造畅通、连贯、清洁的输水廊道。

  二是大力实施生态补水,河湖复苏成效明显。2023年,聚焦水生态修复需求,统筹引江、引黄、本地水库等多水源,持续向滹沱河、滏阳河等70条河渠实施生态补水58.55亿立方米,全省有水河道长度达4000公里,形成水面面积279平方公里。漳卫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自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来连续两年实现贯通入海,子牙河水系连续三年实现贯通入海,白洋淀平均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特别是通过组织实施贯通补水,有力保障了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三是强化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显著改善。联合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印发《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实施改善饮水水质、配齐净化消毒设备和强化水源保护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完成农村千吨万人和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推进千人供水工程水源保护标志标识设立。规范水质自检巡检,健全水质检测监测结果共享和问题通报处置机制,督促各地抓好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测,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四、长城新媒体集团:刚才提到我省出台了3项流域地方排放标准。请问,能否进一步就有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赵宪伟。记者杨童宇 摄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赵宪伟:

  感谢您对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永定河、潮白河、滦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其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支撑,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省制定了《永定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潮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三项地方排放标准。三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

  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以下五方面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突出京津水源涵养区保护。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对标流域上下游地区排放标准和相关规划要求,严格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技术经济可行性。立足河北实际,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聚焦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综合考虑行业生产和排放控制现状、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统筹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等因素,深入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三是坚持精准施治,突出差异化分类管控。根据流域区域特点,综合考虑水系河流特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污染源分布特点,突出管理重点,精准管控范围,通过科学分类,实施差异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四是坚持公众参与,突出开放民主制定标准。标准制定过程中,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征求了国家、京津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并充分吸收采纳。五是坚持分步实施,突出分阶段有序推进。对新(改、扩)建和现有排污单位规定了不同的执行时间,预留了合理改造期间。

  三项标准分别适用于我省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内向环境水体直接排放水污染物的监督管理,涉及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5市。根据流域水环境质量情况及京津地区标准协同等要求,科学合理、分类分区确定了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项控制指标排放限值。

  三项标准于2023年11月15日发布,实施时间为:新(改、扩)建排污单位的排放限值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现有排污单位的排放限值自2027年1月1日起执行。标准的制定既完善了我省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又为永定河、潮白河、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

  感谢四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四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解答。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与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中心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视频实录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