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的主题是承德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到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鑫先生就相关内容进行发布,同时,我们邀请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医政科负责人李英英女士、承德市卫生健康委体改科负责人杜国梁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鑫先生作发布。
张鑫: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来介绍一下卫生健康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有关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改革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努力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一、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从源头上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经历了新冠疫情,我们深刻理解到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当前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大量人群存在亚健康状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尤为重要。针对各种健康隐患,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总方针。一是深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针对多年来传染病防治和新冠等疫情防控工作发现的问题短板,我们完成市县级疾控中心与同级卫生监督机构整合重组。传染病监测预警方面,我们从原来的只监测法定传染病扩展到现在将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纳入监测范围,从原来传染病疫情层层上报模式升级到现在网状监测多点触发模式,传染病监测网络覆盖面和灵敏度快速提高。疫苗接种方面,我们今年建设了5家示范性预防接种门诊,持续推动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智慧化,极大地提升了婴幼儿接种疫苗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卫生应急方面,我们重新组建了12支400人的市、县医疗应急队伍和12支54人的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开展一系列的应急演练,提升卫生应急能力。二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今年,我们致力于消除影响和危害群众健康的不良因素,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持续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加强健康城市和健康细胞建设、扎实推进健康河北建设等工作,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防病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摆脱亚健康状态,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也是最低成本保持健康的方式。对于老百姓对于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我们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坚持高频次地发布健康知识,仅在市级以上各类媒体中就发表了700多篇宣健康传稿件,同时,结合各种宣传日,开展现场健康宣传、义诊200多场次,惠及8.7万余人,倡导全民关注健康,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针对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容优质医疗资源。长期以来,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群众患病更愿意去北京、天津的大医院就医,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为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我们积极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对接合作,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京津冀53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京津冀专家工作室32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3家医疗机构纳入检验结果互认,23家医疗机构纳入影像资料共享,越来越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京津优质医疗服务。二是深入实施“上医工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针对我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情况,深入实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上医工程”,通过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医师下基层长效机制等方式,每年都选派400名市县医疗机构高水平医生全覆盖帮扶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明显提高。三是深化“亲情医疗服务”模式,改善就医感受。我们创新推出“亲情医疗服务模式”,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流程,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逐步实现“病人围着医生转”到“医生围着病人转”的转变,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让患者就医更省心、更贴心、更暖心。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已实现“门诊就医一日清”,6家三级医院80%患者实现“门诊就医一日清”,3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供“多学科诊疗”,30家实现 “急危重症闭环管理”服务,235家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三、健全人口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一是扎实开展免费健康筛查工程。我们免费在全市实施孕妇产前基因筛查服务,今年,全市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14095人,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12599人,孕产妇健康咨询指导全覆盖,同时,持续开展妇女“两癌”筛查项目,今年,宫颈癌免费筛查惠及57309人,乳腺癌免费筛查惠及60363人,切实保障了母婴健康。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生”易,“育”难问题,尤其在婴幼儿0-3岁期间,孩子照护成为每个家庭的难题,极大地增加家庭负担。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和单位福利性托育机构,目前,我市175家托育服务机构,惠及1.02万名婴幼儿,将来托育机构范围逐步扩大,入托人数逐渐增加,家庭“养”的负担将进一步减轻。三是积极开展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为降低青少儿脊柱侧弯程度、减缓脊柱侧弯发生率、扩大健康科普率,我们积极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程,今年全市免费筛查43万人,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对筛查出异常的学生开展自愿性干预治疗。
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着力解决卫生健康发展中各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培育壮大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加快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承德篇章贡献更多健康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鑫先生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题的记者举手示意。
承德广播电视台:请问我市是如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李英英:
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是引领我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也是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要决策。自2014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立足定位,主动作为,特别是近两年,以强合作促交流,强协同促共享为导向,全力推动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壁垒“流动”起来, 打造协同共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北京市与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天津市帮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承德县、平泉市、兴隆县建立帮扶关系,拨付帮扶资金,用于县级医院改造、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楼建设、兴隆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建设、30所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15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就医环境。二是深化合作,促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流动。今年6月,市政府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签署《京冀承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承德市直驻市7家医疗机构【市中心、附属医院、市中医院、市三院、市康养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妇幼保健】与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妇产医院7家京津高水平医院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在医院管理、人才交流、技术培训、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北京53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由“输血”变“造血”,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加速医疗协同融合。扩面推进23个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目前已被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认3个(承德市口腔医院与北京市口腔医院、承德市第三医院与北京胸科医院、承德市第六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打通医院管理、学科交流、双向转诊等多方面合作通道,建立医疗服务协同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资源、服务“双下沉”。通过以上布局,提升我市专科能力及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承德日报:通过哪些具体举措,让群众享受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更便捷?
李英英:
一是通过建设京津冀专家工作室,吸引名专家名中医来承“落脚”。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京津名医定期到承德坐诊、手术,使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京津大专家的优质服务。一是聚焦市域转诊率高的心血管外科、肿瘤科等疾病,打造“国家心脏中心阜外医院于存涛教授工作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俊田名医工作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工作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陈忠教授工作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陈晓红教授工作室”等21个京津专家工作室,成功开展心脏大血管、肿瘤及耳鼻喉等相关专业复杂手术,搭建市域内转会诊平台,向各县市区辐射,社会效益及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二是建设京津“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增加优质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在承建设国医大师张大宁、全国名中医陈宝贵、国医大师李世懋等11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落脚“点”、以跟师学员作为连接“线”、以应用于民为服务“面”,培养传承型人才,利用全国名老中医宝贵资源,发扬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名医学术思想,让承德百姓便捷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三是搭建京津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市级 “远程医疗中心”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27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承德市第三医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开展远程联合门诊建设,充分发挥肿瘤专科带动作用;承德市中心医院、兴隆县人民医院、隆化县等医院均可通过远程会诊中心与京津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为我市疑难危重患者提供全面、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外出就医交通、住宿费用,让京津优质医疗更及时,更温暖。四是大力推进京津冀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全市33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23家医疗机构成功纳入京津冀影像资料,提升京津承三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同质化水平,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理念,强化机遇意识,扎实推进卫生健康协同各项工作,充分挖掘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蕴含的巨大潜能,在主动服务大局中推动承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就医需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早日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梦想。
长城新媒体:承德市在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杜国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德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以基层为重点摆在突出位置,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实施以“一铸两推五建五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上医工程”,持续提升基层卫生健康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得到时清霜副省长肯定性批示,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不断健全。目前,全市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3071个,卫生人员近万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补齐了80个“空白村”,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全覆盖。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累计选派1652名市县医师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开展诊疗22.3万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2项。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个,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全市建成初具规模县域医疗副中心20个,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及以上,15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15家建成特色专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市“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国家级基层卫生健康优秀地市级创新案例。三是基层运行新机制更加完善。2019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十四统一”管理,得到省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目前,全市202个乡镇卫生院将2465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实行“乡聘村用”,正式聘用村医3187名,乡镇卫生院与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工资待遇报酬比照乡镇卫生院同类在职在编人员确定,在落实各项补助基础上,县级财政列入预算对于服务人口不足1000人的行政村增加村医定额补助,为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运行经费3000至5000元。四是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抓培训,连续六年实施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共计培训4.81万人次,实现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抓培养,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累计培养本、专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73人。同时,打造承德本土模式,与医学高校合作,由县级财政出资,采取订单定向方式免费培养医学专科学历的村医,共培养1897人,解决村医队伍年龄老化、“空白点”等问题,得到国家、省卫健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抓引进,加大大专以上医学生招聘力度,2019年以来,共招聘大专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840名。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落实编制保障政策,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农村群众。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夯实。每年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患者和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另外,全市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公共卫生人员817人,所有行政村村两委中培训兼职公共卫生人员2451人,补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五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发展。目前,全市已实现所有县(市、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087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包括长期处方、上门服务等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医疗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健全适应乡村特色、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农民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