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高石晗 摄
10月15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新海向大家介绍近年来河北省财政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情况;并与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学、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翟广平、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刘文洲共同回答记者提问。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
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我们专门请来了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新海先生,请他介绍近年来我省财政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学先生,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翟广平先生,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刘文洲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赵厅长作介绍。
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新海。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新海: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省财政厅,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北财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河北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作个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努力以财政之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26.5亿元,是2012年的1.8倍,年均增长7.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022.8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10.4%,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财政支撑。概括起来有七项工作:
第一,“三件大事”有力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财随政走、政令财行,全力强化政策资金保障,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家大事加快落地见效。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十三五”期间,落实资金1611亿元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投入省以上转移支付资金129.2亿元,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并与京津两地分别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统筹省以上资金85.2亿元,推进重点项目合作示范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等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18年以来,累计落实省以上财政资金和发行新增政府债券等2285.3亿元,同时赋予新区市级财政管理权限,调整完善托管三县与新区的财政关系,支持新区加快建立现代城市财政管理体制。围绕冬奥会筹办,“十三五”以来,累计筹措省以上资金260.3亿元,下达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和特别国债445.1亿元,支持张家口赛区筹办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支持发展精准有效。2012年以来,国家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准确把握政策着力点,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综合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等激励约束手段,加大精准调控力度,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为社会市场主体减负799亿元,2020年减负1608.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又新增减税降费112.6亿元,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积极拓展财政融资渠道,2015年以来,全省累计发行新增政府债券8330亿元,支持2万余个公益性项目建设;规范推广PPP模式,签约落地项目324个,撬动社会资本5031亿元,为全省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提供了强劲动能。创新实施激励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专门研究制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财政政策,近三年兑现奖励资金42.5亿元,有效调动了县级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全省财政收入超10亿元县由2017年的29个增加到2020年的44个;研究出台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10项政策措施,通过改进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支持力度,促进各地加快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六年以来累计落实省以上财政资金200.8亿元,运用保费补贴、财政奖励等方式,带动保险机构为企业和农户提供风险保障7528.7亿元,引导金融资源1209亿元流向重点产业、小微和民营企业,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助推创新持续加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科技创新始终是财政支持保障的重点。一方面,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2012—2020年全省累计投入603.1亿元,年均增长10.8%,其中省级财政投入160.2亿元,年均增长15.3%,有力助推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积极推进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着力解决科研经费拨付流程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综合运用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顺利实施,“十三五”期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9万家增加到8.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628家增加到9400家、增长近五倍;充分发挥政府基金杠杆作用,逐步扩大天使投资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有效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第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扛起财政部门政治责任,全力支持打赢这场硬仗,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232.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十三五”期间全省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3亿元,其中省级投入222亿元、年均增长33.9%,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财政保障。积极创新支持措施,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助推贫困县扶贫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出台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10项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出台财政支持资产收益扶贫政策,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全面加强资金监管,制发《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推动落实资金支付“四方联签联审”、公告公示等制度,研发构建全省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并制定《扶贫资金监督管理追责办法》,全面架起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2018—2020年我省连续三年在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
第五,生态治理投入空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河北。2012—2020年,全省累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4143亿元,年均增长17.8%,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7.4个百分点,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冬季清洁取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试点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74微克/立方米降至为44.8微克/立方米,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3.5亿立方米,新增国土绿化面积395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1%提高到35%。
第六,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投入每年只增不减,“十三五”期间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着力支持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坚持生命至上、闻令而动,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第一时间设立省级专项资金,开通资金拨付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围绕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提高防治人员待遇、保障医疗防控物资供应等,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财税政策,2020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防疫资金234.6亿元,拨付疫苗采购资金76.1亿元,有力保障了全省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开展。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努力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2—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10182.7亿元,年均增长9%,教育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直在六分之一以上。大力扶持就业创业,2012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就业补助资金265亿元,全省失业保险基金用于稳岗补贴及返还71.8亿元,特别是疫情期间,放宽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裁员率标准、提高返还比例,惠及企业参保职工320.7万人。全面落实社保提标政策,连续1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5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2012年的每月人均55元,提高到2021年的113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2年的4020元、1847元,提高到目前的8520元和5573元。
第七,财税改革扎实推进。着眼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我们在预算管理、财政体制、税费制度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改革举措,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预算管理改革方面,全口径预算编制、预算信息公开、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等按照国家部署全面落地,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模式向全国推广,“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早2年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开,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相继出台教育、科技等11个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与中央改革保持同步,同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体制,明确省与市县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使财力配置更好地与各级政府承担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基本建立。税费制度改革方面,“营改增”改革顺利实施,环保税启动开征,水资源税作为全国首批唯一改革试点成效显著,离境退税政策有序落地,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政策不断完善,省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国率先实现“清零”,税费调节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河北财政工作也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全省财政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政治引领、守正创新、科学高效、竞进有为”,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持续提升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财政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
感谢赵厅长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人民网: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性河北建设也取得了很多成效。请问,下一步我省财政部门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举措?
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学。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学:
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刚才,新海厅长也提到,2012—2020年,全省累计投入科技资金603.1亿元,年均增长10.8%,省级累计投入160.2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3%。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进一步创新方式、优化服务,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力助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一是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健全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引导机制,激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研究完善支持企业科技研发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二是健全科技资金支持机制。加大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提升我省基础研究水平和基础科学服务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指导市县进一步明晰财政科技保障政策边界,夯实各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责任。
三是持续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按照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近期刚刚研究出台了我省贯彻落实意见,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加大简政放权和激励力度,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改革获得感,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谢谢。
二、新华社:据了解,近年来我省财政在支持保障民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请问,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实现民生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刘文洲。记者高石晗摄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刘文洲:
谢谢您的提问。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对民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
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已实现省级统收统支,进一步增强了基金的共济能力,确保了基金平稳运行和各项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制度,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稳步提高医疗救助统筹层次,实现与基本医疗资金统筹层次相协调。
四是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五是加强特殊困难群体保障。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向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向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在加强保障的同时,我们也将更加注重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社保政策,确保社保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谢谢。
三、河北日报:刚才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成效明显。请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哪几方面发力,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翟广平。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翟广平: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运用政策指明了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精准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上下功夫,进一步找准切入点,抓实发力点,更加有效地发挥财政调控保障作用,持续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在继续充分用好减税降费、政府债券、直达资金等政策工具的同时,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助推产业发展,进一步统筹用好资金政策。今年我们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安排相关资金8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助力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资金与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聚焦12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保障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二是着眼持续激发县级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18年省政府印发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财政政策》,建立起了“多增多奖励、高质更受益、激励壮财源、约束促自立”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近三年,经省政府批准,我们共兑现奖励资金42.5亿元,有效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财政激励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导向更鲜明、聚焦更精准、激励更有效的财政政策体系,重点从激励县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谋划新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调控引导作用,进一步激发县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三是瞄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财政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我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综合运用贴息、奖补、分险、增信等政策工具,统筹考虑挂牌上市、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担保增信等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更精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支持市场主体融资发展。谢谢。
四、长城新媒体集团:请介绍下,我省财政部门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良好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翟广平。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翟广平:
谢谢您的提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省财政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几年来,石家庄的雾霾少了,空气质量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市也呈现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这背后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3022亿元,年均增长10%。
我这里再给各位记者朋友们算算“十三五”期间的几笔账:
第一笔是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省以上财政共投入资金597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区域开展工业污染的深度治理、推动柴油货车淘汰和运输结构调整、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等,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第二笔是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省以上财政共投入资金417亿元,主要用于推动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等。
第三笔是支持打好净土保卫战,省以上财政共投入资金138亿元,主要是用于支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实施等。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先后与北京市建立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天津市建立了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适当加强省级在跨市域生态环境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为建设我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环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动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统筹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等,更好地为建设美丽河北贡献力量。谢谢。
五、河北广播电视台:请问,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财政部门将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共同富裕?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刘文洲。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刘文洲:
谢谢您的提问。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奋斗目标。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动共同富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我们将坚持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发挥财政调控作用,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持续做大“蛋糕”。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撬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12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和冬奥会成功举办,加大对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沿海经济、城市经济发展。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完善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投入总体稳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发挥财政调节作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按照国家改革部署,深化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改革,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加大社保调节力度,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制度,加快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低收入群体保障。加大转移支付调节力度,改进转移支付分配,加大财力下沉,进一步向经济相对薄弱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产粮大县倾斜,逐步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
三是发挥财政保障作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始终把基本民生摆在优先位置,稳步提升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保障能力相匹配,健全财政可持续投入长效机制,注重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机会公平,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群众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致富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坚持就业优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促进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推动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研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促进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谢谢。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袁金辉:
感谢5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4位嘉宾的翔实发布和解答。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以和省财政厅办公室(新闻中心)联系。
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