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市民政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1-12-09 15:05:31
分享: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主席台。

  本场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1场,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彦军先生,市民政局副局长贾亮君先生、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王二军先生,他们将以“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工作”为主题,介绍市民政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我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家,本场发布会由我主持。

  首先请田彦军先生作主题发布。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保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彦军。

  感谢大家对民政工作以及养老工作的的关心关注,今天,我重点就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实事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同时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发布会现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924.26万人中,60岁以上人口182.7万人,占比19.77%(全国18.70%,全省19.85%),65岁以上人口130.1万人,占比14.08%(全国13.50%,全省13.92%),总体上我市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已经开始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我市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30%以上。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专题研究养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将康养基地建设、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等工作纳入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市委全会、市党代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当中,为我市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市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建立,并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第一个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

  受传统养老观念、家庭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近年来,我市加快布局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连续三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20项民心工程,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符合标准(7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9家,城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建成各类社区日间照料设施438个,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同时,不断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以社区为依托,采取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和产品,顺应了90%以上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在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个方面,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目前,全市每个县(市)都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机构。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筹措近3200万元资金对全市设施差、环境差、服务差的特困供养机构进行改造提升,大幅改善居住条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承诺备案制。“十四五”期间在建或拟建养老机构超过30家,社会投资达12亿元以上,预计增加养老床位15000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28家,床位21303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3家,床位7371张,社会办养老机构105家,床位13932张。着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清除养老机构消防、食品和特种设备等重大安全隐患,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内部管理,实现服务质量和消防安全双达标。积极推进星级示范养老机构创建,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星级养老机构达到95家,80%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2017)国家标准。

  第三个方面,医养结合初见成效。

  在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基础上,全市共创建9个省级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遴选6家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6家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31家县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辟绿色通道,其中25家养老机构拥有内设医疗机构,10家内设机构具备医保定点资质,13家养老机构办理了医疗机构资质,保障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得到及时医疗服务。

  第四个方面,智慧养老稳步推进。

  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鼓励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健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等,丰富智能养老产品供给。截至目前,共有15家养老机构启用养老智能远程监测设备,开发智慧养老信息平台5个,10余家企业涉足智慧健康养老领域。

媒体席。

  第五个方面,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持续深化。

  鼓励环京津各县(市)依托当地资源要素,高质量谋划建设一批环京津养老服务项目,重点布局涿州、高碑店、涞水、易县等地。积极对接北京市民政局,争取北京养老服务优惠政策优先在保定试点,目前,在养老服务标准一体化、养老人才培训及资质认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入驻保定养老机构的180余名京津老人享受到京津异地养老床位运营补贴。

  虽然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新时代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相比,还存在供给结构不够合理、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不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突出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任务目标,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欢迎记者朋友、各界人士、广大市民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监督。

  谢谢大家!

  谢谢田彦军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叫到后,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唐尧网记者。

  问题1、唐尧网记者:省政府确定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的10件民生实事第一件就是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请问,我市在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民政局局长田彦军: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实事,市民政局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场所进行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全市128家养老机构中,123家完成消防审验,完成率达到96%。二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建设,通过定期督导、现场验收等方式,推动各地增加养老床位供给、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加强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新增护理型床位2110张,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站(点)217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三是大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全覆盖。截止目前,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已经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方便可及的居家社区服务。

河北新闻出版网记者。

  问题2、河北新闻出版网记者:市党代会、市“两会”提出“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品质生活之城,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宏伟目标,请问,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市民政局副局长贾亮君: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和养老服务做出的重要批示,为新时期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养老服务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民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为贯彻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下一步,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一是编制起草《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完善支持居家社区养老的政策体系。二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要求,构建街道、社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三是逐步提高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等服务覆盖率,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四是引导社区重点关注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实施独居失能老人关爱服务行动。

  二、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将继续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一是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积极争取《“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共同富裕专项计划项目支持,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允许养老机构依法依规设立多个服务网点,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为家庭养老提供有力撑。三是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行《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三、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一是开展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试点建设。到“十四五”末,全面建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心、乡镇或老年人聚集区综合性养老机构为支撑、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为网点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二是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底前,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达到60%以上。三是实施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工程。因地制宜,对存量农村互助养老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将规模较大、条件较好、具备老年人托养功能的逐步培育成小型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向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失能失智以及留守、独居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娱和心理慰藉等服务

保定日报记者。

  问题3、保定日报记者:去年以来,市委将提供养老服务保障工作纳入月点评范围,每月进行督导。请问,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我市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民政局副局长贾亮君: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介绍一下养老机构建设情况。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的职能定位,通过彩票公益金以奖代补方式,大力推行“多院合一”型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各县(市、区)均建成了一所以收住特困供养对象为主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基本满足了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需求。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为家庭养老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推动一批高质量养老机构落地。将莲池区基泰颐养中心、竞秀区中诚惠福康养中心、东篱庄园介护楼、蠡县综合养老中心、顺平建档立卡持续照料中心、高阳综合养老中心、满城润达健康养老中心共七个养老项目列入市政府惠民事项,强力推进,目前,七个项目全部提前完成年初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全市共新增养老机构25家,新增养老床位3562张,总投资超过18亿元,极大提升了我市养老机构供给能力。

莲池周刊记者。

  问题4、莲池周刊记者:2018年12月29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规定养老机构登记后即可开展活动,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但未对备案时间、备案机关作明确。请问,养老机构登记后,如何申请备案,有什么要求?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王二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符合上位法规定的前提下,2020年9月1日,民政部修改了《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备案时间、备案机关作了细化规定。一是备案时间。《办法》将备案时间规定为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后的10个工作日,既保证了民政部门及时掌握养老机构收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同时,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本意,备案不作为养老机构开展服务活动的前置条件。二是备案机关。《办法》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备案机关进行了区分,前者为“登记管理机关的同级民政部门”,后者为“服务场所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监督管理实际需要相适应。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备案机关规定为“登记管理机关的同级民政部门”对监督管理更为适宜。营利性养老机构类型多样,以服务场所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作为备案机关更有利于监督管理。

  养老机构办理备案,应对向民政部门报送备案申请书、养老机构登记证书复印件、承诺书等材料,并对真实性负责。民政部门在收到养老机构提交的备案材料后,应当对备案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重点审查备案材料是否齐全、签字/印章是否缺少、填写是否规范,对于备案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不坐审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规范的,予以备案,并提供备案回执,材料不齐全的,要一次性告知问题所在,并指导养老机构补正。养老机构备案为监督性备案,是民政部门掌握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的管理方式。民政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养老机构违反承诺或者虚假承诺的,给予行政处罚,同时将书面承诺的履约情况与信用记录、失信联合惩戒相结合,纳入养老服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信用惩戒,并将违法失信信息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

  感谢三位嘉宾的详细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关注的问题,欢迎会后到市民政局采访。

  谢谢大家。

关键词:保定市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