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
“世界气象日河北主题活动”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2-03-22 11:01: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高石晗 摄

  3月22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世界气象日河北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向大家介绍3·23世界气象日主题及河北省气象服务保障相关情况;并与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崴、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魏瑞江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记者何珊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世界气象日河北主题活动”。

  在3·23世界气象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专门请来了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3·23世界气象日主题及我省气象服务保障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先生、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崴先生、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魏瑞江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郭局长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记者何珊 摄

  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省气象局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省气象工作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明天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多种相关危害的影响。这些危害本身也因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环境退化而不断变化。可见,仅仅“预测天气”已经不够了。基于影响的预报能够告知公众,天气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拯救生命和生计至关重要。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应加强各国家及地区气象水文部门、灾害管理部门和发展机构之间的协作,重视预警工作。这对于更好地开展防灾、备灾和救灾工作至关重要。2022年世界气象日选择“早预警、早行动”为主题,就是在提示公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关注预警,做好准备并能够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采取行动,拯救更多生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省是气象灾害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呈现4个特点:一是种类多、范围广。我国大陆常见的干旱、暴雨、大风、大雾和霾等18种气象灾害在我省均有发生,而且常常引发次生、衍生灾害。二是频次高、强度大。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风和雷电等年均发生300余次,近10年平均每年有6场区域性暴雨。三是连锁性强、群发率高。许多地区在同一时段经常数种气象灾害组团发生,特别是夏季往往多种气象灾害同时出现,点多面广,影响大。四是损失大、破坏重。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给我省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天气的舞台越来越不平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极端”已成为高频词。聚焦极端天气,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需求,我省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取得突出成效。面向防灾减灾救灾,构建了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公众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4%,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66.5分钟,成功应对了超强台风、特大洪水、低温雨雪冰冻、严重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部署和人民群众避灾赢得了先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成功保障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领域拓展到近百个行业,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围绕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健康等多元化服务需求,创新气象服务业态和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普惠服务产品达60多种,气象新媒体服务直接受益人群超1.3亿,全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2.2分,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获得感显著增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打造了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标志认证、卫星遥感应用、大气污染防治保障等服务品牌,建立了全国领先、规模最大的飞机人工增雨和科学实验基地,年人工增水30亿立方米,防雹保护面积800万亩,有力推动了生态修复、环境改善。

  围绕我省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并发的态势,我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以建设气象强省为目标,以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为着力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利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早预警、早行动,确保气象灾害“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

  着眼“监测精密”,启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示范及地面降水观测站建设项目,在灾害易发区、重点保障服务区和边远山区等观测薄弱区增补建设14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3000余套地面降水监测站,加快实现村村有雨量监测站,力争3年内弥补山区强降水监测盲区,切实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着眼“预报精准”,调整全省气象预报预警布局,建立从延伸期、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递进式预报服务模式,力争2022年底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气温预报达到81%,降水、气温预报精细到1公里、1小时。落实“早、准、快、广、实”要求,推进预警信号手机短信精准靶向发布工作,实现面向特定地区、行业和人群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精准推送,县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完善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着眼“服务精细”,充分应用冬奥“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产品,强化交通、能源、海洋、物流、旅游、乡村振兴、冰雪经济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打造全天候智慧精细服务、全产业链条气象服务。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气象科技与科普融合,提升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公众服务频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气象服务公众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化燕山南麓、冀西北和冀东云降水立体观测能力建设,年人工增水量不少于30亿立方米。此外,我省还将在雄安新区打造全国智慧气象示范区、绿色生态气象保障先行区、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引领区,将智慧气象全面融入新区智能城市建设,努力打造雄安新区智慧气象全国样板,助推全省智慧气象工作不断进步,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隆重纪念世界气象日,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我省气象部门做了精心准备,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线上和线下科普宣传活动,各位媒体朋友和公众可以通过河北天气网,“河北天气”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参与了解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防灾减灾知识等科普内容,以期通过有效的科普宣传,让气象灾害远离乡村、远离城市,让防灾减灾效益惠及河北省7400多万人民。

  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

  感谢郭局长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日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围绕这一主题,我省将如何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记者何珊 摄

  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气象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凸显了气象防灾减灾在气象工作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功能和定位。近年来,省气象局不断推动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各类观测设备达4121台套;0-72小时格点预报分辨率达逐1小时、1公里,预警短信发布速率达到400条/秒,全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气候变暖,全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就我省而言,暴雨、暴雪、雷电、大风、寒潮、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下一步,省气象局将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是让天气预报预测更加精准。持续改进临近预报系统,发展分钟级滚动更新的临近预报技术,提升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提前量和准确率。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气候预测系统,实现多时间尺度、多气象要素的精细化格点预测,提高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见期和气候预测准确率。气象预报预测报的越准,气象防灾减灾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客观支撑。

  二是让观测系统更加精密。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建设地面雨量监测站,提高局地小尺度天气观测能力。增建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现有S波段天气雷达,提高雷达探测覆盖区域,增强雷达对气象目标的监测、跟踪、识别性能。建设由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仪、微波辐射计和激光雷达等构成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网,提升大气垂直探测精度。观测系统是发现灾害性天气的“千里眼”,只有发现的早、观测的准,气象防灾减灾才能有的放矢。

  三是让预警信息覆盖更加广泛。进一步升级完善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5G等新技术,提高精准靶向快速发布能力。加强与宣传、广电、应急管理、通信等部门合作,共同构建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提高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覆盖率。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是气象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只有发的早、传的广、早行动,才能有效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最大程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是让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更加精细。开展我省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和精细化风险区划。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致灾阈值体系,利用卫星遥感等多源监测手段,发展多灾种、全链条综合监测技术,实现风险早期识别和气象灾害评估。联合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完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气象风险预警。在这一点上,我们将加快推动从灾害性天气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影响预警的延伸和转变。

  五是提升应急处突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加强重大灾害救援现场精细化气象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监测预报服务产品研发。优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应急处置气象保障服务流程。加强重大活动精细化气象决策支撑能力建设。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张家口赛区冬奥气象服务受到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高度肯定,下一步,我们将梳理固化冬奥气象服务保障成功经验和科技成果,用于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防范应对。

  我就讲这些。谢谢!

  二、长城新媒体集团:据了解,气象服务保障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我们怎样用好冬奥会气象科技成果、强化防灾减灾科技支撑?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崴。记者何珊 摄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崴: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如你刚才所说,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全部比赛项目顺利举行,而这些成功的取得,是与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分不开的。赛事期间,气象团队与竞赛指挥团队、山地运行团队密切配合,准确研判了历次天气过程对赛事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部赛程调整科学主动,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以及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中外专家的高度肯定。

  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核心是一流的气象预报技术。本届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我们利用国省两级“科技冬奥”项目支持,通过4年多的现场试验与科研攻关,基本掌握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地区“分钟级、百米级”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通俗的说,就是依托张家口赛区场馆核心区布设的44套赛道气象站,通过开展观测试验,掌握了赛区小气候特征,辅以精细化数值模拟与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准确把握赛区风、气温和降水的演变。

  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也是气象部门第一次针对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均较为复杂的小尺度山地区域开展系统性的观测、预报试验,布设的站点密度以及使用的设备种类和先进程度在这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观测数据,分析出很多重要的气象特征,积累了很多成熟的预报经验,研发出很多关键的算法模型,通过实战检验,愈发坚定了我们搞好、搞准山区精细化气象预报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重点关注了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如何用好冬奥会气象科技成果这一奥运遗产,在后冬奥时代的防灾减灾领域也发挥出重要作用,这是气象部门未来一个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来看,冬奥成果将在以下三个防灾减灾场景得到有效应用:

  一是山区林火扑救。山区风的变化,是历次较大规模山区林火扑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火场风向、风速的变化,会给扑救行动带来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扑救人员生命安全。应用发展冬奥会山地精细化风预报技术,将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森林火灾扑救中,为科学指挥、有效调度扑救力量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山区暴雨灾害防御。山区降雨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地形影响显著,极易出现局地暴雨,特别是极端雨强和极端雨量,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暴雨的起止时间与极端性都更难预报。冬奥会筹办期间对山区降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山区暴雨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另一方面对强降雨落区的判断也将更加精确,为及时转移受灾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争取宝贵时间。

  三是山区农业防灾减灾。山区的气温变化十分复杂,受地形条件影响,“冷湖”这种独特的山区小气候普遍存在。每年冬春转换阶段,山区各类农作物时常受到因冷空气过境导致的局地低温影响,造成冻害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本届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的重要技术成果之一,就是针对赛场“冷湖”现象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报方法,这套方法也可以有效应用于山区低温冻害的预报中,指导农民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规避低温冻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后冬奥时代,按照总书记对气象工作提出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重要指示要求,气象人将永远在路上。冬奥气象科技成果的形成,迈出了山地气象学应用于山区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步,气象部门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对山区的天气气候变化机理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延长灾害性天气预警的预见期,与防灾减灾有关部门一道,为提升我省防灾减灾技术能力,共同努力,一起向未来!

  谢谢大家!

  三、河北青年报:我省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请问今年春季天气气候怎样?气象条件是否利于农业生产?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魏瑞江。记者何珊 摄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魏瑞江: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省春耕春播时间主要在3~5月,时间跨度大,大面积春耕春播时间在4月中旬~5月上旬。目前河北省大面积春耕春播还未开始,现在农业生产的重点是春管,即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和设施农业的管理。

  受去年历史罕见秋汛的影响,我省冬小麦播种普遍较常年推迟10~15天,个别地区甚至推迟20天以上,晚播麦面积占78%。但由于去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大部分地区气温一直偏高,较常年偏高1~4℃,大部麦区于2021年12月20日左右才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较上一年偏晚12~25天,冬前光温充足,利于冬小麦出苗、分蘖及苗情转化升级,同时麦区土壤水分充足,冬小麦适墒进入越冬期。

  越冬期(2021年12月下旬至2022年2月下旬),气温总体偏高,大部时段变化平稳,冬小麦无明显冻害发生,普遍带绿越冬。2月下旬我省冬小麦开始返青,晚于去年,接近常年。返青以来,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3月上旬偏高3~6℃,中旬大部接近常年,局部偏高1~3℃,同时日照充足,平均每天8~10小时,麦区在3月12日出现了一次较强降水过程,大部麦区降水量在5~15毫米,光温水条件适宜冬小麦恢复生长。

  据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目前我省麦区平均绿度值已接近或略高于去年同期。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22年春季(3~5月)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其中,3月和4月,中南部地区较常年偏高0.5~1℃,北部地区较常年偏高1~2℃;5月,中南部较常年偏高1℃左右,北部地区偏高2℃左右。从降水看,春季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其中,3月南部较常年偏多1~2成,其他地区接近常年略偏少;4月中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2~3成,其他地区接近常年;5月降水南部地区接近常年略偏少,中北部地区较常年偏多2成左右。

  春季我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总体利于冬小麦生长、苗情的转化升级和春耕春播的进行,但春季我省气温波动较大,不排除阶段性低温天气的出现,因为冬小麦返青以后尤其拔节以后,抗寒能力下降,气温的波动,可能会给冬小麦带来冻害的风险,气温的波动也不利于春播作物幼苗的生长。5月下旬是我省冬小麦干热风高发期,干热风可能对冬小麦灌浆和产量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

  感谢3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4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和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

关键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骆梓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