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三夏”生产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2-08-11 10:47:59
分享: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午好!欢迎参加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主席台。

  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民先生,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负责人王建民先生,农业机械化处处长崔艳松先生,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梁国华先生,向大家介绍保定市2022年“三夏”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刘建民先生作主题发布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多年来对保定“三农”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家都知道,我市的夏粮收获和秋粮播种工作已经结束,夏管工作正全面展开,今年我们经历了一个极不平凡的“三夏”,受国际俄乌战争造成粮食和能源供应紧张以及国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重视程度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坚决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件事不能被别人左右”,总书记的讲话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省委倪岳峰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对我市提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的新要求;到我市实地调研“三夏”工作时要求,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实际行动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市委党晓龙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数字赋能、坚持整体联动、坚持城乡融合、坚持共同富裕,全力打造保定乡村振兴的新样板。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保定是粮食生产大市,全市常用耕地797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0万亩,产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保粮食安全作为保经济安全、保社会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三夏”工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种、藏粮于民,努力实现“良土+良种+良法+良机”系统集成,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13.26万亩,亩产435.79公斤,总产量达到36.02亿斤,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03.83万亩,亩产438.33公斤,总产量35.40亿斤,实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三增长”,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为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发布会现场。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聚焦重农抓粮合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高位部署,重点调度,压紧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农业农村系统主动谋划、综合施策,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种足种好;县(市、区)专题研究,统筹推动,一朝不落抓好粮食生产,全市上下凝聚合力、重农抓粮,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上体现时代担当和大市责任。

  二是强化政策落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形势,及时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确保政策足额兑现到户。全面实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自然灾害保险,财政补贴应保尽保;开辟新险种,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户全部购置价格收益险;落实中央、省种植补贴,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200元。筹措落实农业节水灌溉补贴资金,降低粮食种植成本,保障种植户收益;落实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启动收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科技创新带动力。保粮食增产丰收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策略实施科技壮苗行动,积极应对去年秋汛对小麦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促弱转壮、保穗增粒稳粒重”为目标,早谋划、早行动、争主动,深化田间水肥精准管理、适时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重点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灌浆三个关键生育期,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努力把晚播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加大种业科技创新,选育、引种、推广绿色高产优质粮油作物品种,实现主导品种良种全覆盖,解决了品种“多乱杂”现象,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农业生产不断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节本增效方向发展;加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抓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小麦机械化密行匀播技术,进一步挖掘科技增产潜力,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平台,努力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示范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今年望都县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亩穗数达到58万,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我市亩产803.1公斤的历史最好记录。

  四是强化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既稳耕地面积,又保耕地质量。一方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立了撂荒地排查常态机制,保障粮食生产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金属污染耕地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综合治理,改善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48.7万亩(比2021年新增48.7万亩),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基础。

  五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粮食生产主力军。创新经营方式,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培育,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发挥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农业托管经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土地耕播收管全过程、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2022年,全市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面积198万亩,落实耕地全程托管面积46.24万亩。

  六是强化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降低灾害损失。一方面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理念,及时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会商,研判气象灾害发生趋势,提前制定应对极端天气预案,落实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做到灾害发生后抗在关键时点、救在第一时间,以防灾减灾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实现“龙口夺粮”;另一方面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对不同季节、不同作物易发病虫害进行监测预警,抓早抓小、超前防范,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

  七是强化“三夏”机收管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夏粮收获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为确保夏粮丰收到手,我局提前准备,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夏收工作,区分风险等级,按照“分类施策、错峰作业,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原则,制定了“三夏”应急工作预案,对农机供需精准调度、科学组织跨区作业、对农机手进行多轮次业务培训、组建应急机收作业队伍,全力保障夏粮适时收获、颗粒归仓。小麦机收进度快于去年和常年,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实现了适期收获、颗粒归仓。

  八是强化夏播工作指导,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抓好夏播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今年情况极其特殊,国家和省都明确提出,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减少。我们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在粮食生产中的优势,组织种植户及时收获腾茬、压茬推进、抢时抢墒播种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力争当天收获、当天播种、努力实现“零农耗”,确保了应种尽种、种足种满,高质量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目标。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好势头,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要在总结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由点扩面,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保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媒体席。

  谢谢刘建民先生的权威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叫到后,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莲池周刊。

  问题一(莲池周刊):受去年严重秋汛影响,我市小麦播种普遍推迟,给今年夏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请问我们在加强麦田管理、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负责人王建民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受去年秋汛影响,全市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0天左右(晚播266.7万亩),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偏弱,三类麦占播种总面积的87.5%,夏粮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春季以来,我市气象条件总体较为适宜,在国家政策、资金大力扶持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了小麦“促弱转壮”和“科技壮苗”行动,通过落实精细化水肥管理措施、适时开展“一喷三防”,克服了大面积晚播造成的不利因素影响,小麦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38.33公斤,高产示范田单产803.1公斤,刷新了去年797.7公斤的高产记录,标志着我市小麦生产取得新突破。

  一是抓责任落实。逐级压实责任,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各县(市、区)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尽一切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夏粮生产;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把抓麦田管理当作“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小麦生产的关键节点、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

  力度,根据小麦越冬、返青、拔节、灌浆等不同生育期,精准施策,努力把晚播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抓措施落实。抽调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因苗分类指导。小麦返青期,在土壤化通后及时进行镇压锄划,提墒增温,促进麦苗早返青生长;在小麦拔节孕穗期,根据土壤墒情、苗情科学运筹肥水、促壮杆、提高抗逆性;在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穗粒数,适时开展“一喷三防”增加粒重。

  三是抓防灾减灾。着眼抓早抓小,超前防范,严密跟踪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蝗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积极应对近期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第一时间核查灾情,积极申请保险补助资金,科学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及时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会商,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监测、预警,科学应对大风降温、干热风、暴雨、冰雹等各类灾害天气,科学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采取措施及时避险止损,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回答完毕,谢谢。

保定日报。

  问题二(保定日报):我们在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抓好“三夏”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处处长崔艳松: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俗语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面对我市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影响,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我们按照“分类施策,错峰作业,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原则,区分风险等级科学指导“三夏”生产顺利开展。

  一是制定预案方案,做好服务保障。及时印发了《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三夏农机安全生产作业及跨区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各县(市、区)也制定了有关疫情期间保障农业生产开展的工作方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夏”生产,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冠疫情、机具供需失衡、燃油供应不足、道路转运不畅、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情况

  二是部门协调联动,分类进行施策。加强农业农村与交通、公安、卫健、气象、石油等部门沟通会商,形成市县上下联动、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合力,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区分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分别对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明确防控要求;对跨区及出省返乡作业人员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提供出行、维修、食宿、热线等服务保障;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通了“绿色通道”,保障运输联合收割机车辆优先检查、快速通行,在37个高速口设立了跨区机手接待服务站;每个乡镇均建立了跨区服务站及流动核酸采样车,对引进外地机具提供作业安排、油料供应、后勤保障、核酸检测等服务。

  三是精准对接服务,确保颗粒归仓。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服务组织组建应急机收作业队232个,逐村建立疫情影响夏收农户特别是外出务工不能回村收麦人员和军、烈、孤、寡、困等家庭情况工作清单,根据农户需求开展点对点帮助,由志愿者、乡镇干部、应急作业队,按照优先缓急顺序代收、代种,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耕地适时播种不撂荒

  四是建立保畅通机制,保障农资供应。组建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核发队伍,24小时即申即审。各县(市、区)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分区、分级农资保供运输绿色通道,发放疫情期间蓝色通行证,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农资下乡及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保障“农资下乡”运输畅通。加强农资供需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资供需充足。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全力以赴保障夏收夏种。

  回答完毕,谢谢。

网易保定。

  问题三(网易保定):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助于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请问我们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梁国华: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年来,我市坚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有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量增产100-110公斤,亩均节约成本350-400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

  一是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已经上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8.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7%,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6%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1)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田块整治、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提升耕地质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10%~30%。(2)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高标准农田通过连片开展田块平整、整修田间道路等措施,建成项目区小田变大田,田间道路畅通,满足了田间农机作业、农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求,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3)改善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在农田节水设施建设上,通过采用渠道防渗、管道输水,以及滴灌、喷灌、微灌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同时,高标准农田通过田块整治、沟渠配套等措施,优化项目区生态格局,增加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农田水

  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坚决杜绝耕地撂荒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推动复种再利用,切实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

  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了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逐村逐户摸清底数,建立信息台账同时撂荒地排查纳入常态巡查主要内容,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复耕,确保实现耕地无撂荒。此外,通过广播、电视、

  网络、标语等工具广泛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引导农民珍惜土地资源营造全社会遏制耕地撂荒的浓厚氛围。

  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2020年12月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要保障小麦、玉米、水稻三大谷物种植面积。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已建立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常态长效监管机制,辖区内耕地利用现状、耕地“非粮化”新增问题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坚决遏制出现新增耕地“非粮化”现象。另外,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我市每年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关注的问题,欢迎会后到市农业农村局采访。

  谢谢大家。

关键词:保定市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