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布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
“河北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3-01-03 09:47: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刘响 摄

  12月30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主题是“河北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何立涛向大家介绍河北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的工作情况;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全文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记者刘响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河北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主题是“河北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何立涛先生,请他介绍我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的工作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先生,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全文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何厅长作介绍。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何立涛。记者刘响 摄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何立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向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对全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出了系统安排,描绘了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场景,极大提振了全省上下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厚植了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省委、省政府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其作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和实际行动,牢记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坚决做到一切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摆在突出位置,深入领会、深入践行,引领全省上下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各地各部门持续掀起学习热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确保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紧紧跟随。

  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历次党代会对生态环境工作都作出高位部署。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立即召开十届三次全会,站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描绘了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燕赵大地展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景象,提出今后5年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目标、新要求,引领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以崭新的姿态迈上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程。

  三是强化组织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加强调度推动,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省委、省政府设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等多个议事协调机构,有力推动生态环境各领域工作落地落实。

  二、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步伐之快前所未有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改善。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策,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力实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工业企业“升A晋B”等系列攻坚行动,全省空气质量达到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2013—2021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8微克/立方米,下降62.7%;优良天数由149天增加到269天。截至目前,全省所有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二是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突破性成效。坚持“三水”统筹、河海兼顾,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加速显现。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由“十三五”初的39.2%提高到目前的82.0%,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目前淀区主要污染物同比又下降15%以上,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秦皇岛市连续3年旅游旺季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

  三是土壤安全利用和管控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控土壤污染风险。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覆盖率达到100%。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全省拟开发利用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目标达标率100%。统筹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治理率从2018年的11%提高到目前的41.4%。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域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和雄安新区纳入全国建设名单,“无废城市”集群加快构建。

  四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三线一单”编制,划定1994个管控单元,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白洋淀野生鱼类、鸟类达到46种和248种,分别较新区成立前增加19种和42种,中华鳑鲏鱼重现白洋淀,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此繁殖栖息,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盛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塞罕坝机械林场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承德隆化县等14个县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势头之足前所未有

  坚持统筹发展和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省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

  一是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亮点突出。聚焦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和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行动,全省A级钢铁企业已达21家,其中长流程钢铁企业17家、占全国68%。以钢铁企业全面创A为引领,加快推进焦化、水泥、陶瓷、玻璃、火电、垃圾发电等重点行业企业创A工作,计划三年内全部完成,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扎实有序。大力推进新能源替代行动,新推广电动重卡4900余辆。积极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点项目建设,试点工程累计达到11个。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完成钢铁、焦化等8个重点行业450家企业碳排放核查,并将碳排放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在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基础上持续降低。

  三是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成果显著。全面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1+3+3+2”制度体系,制定风电光伏、超低能耗建筑、白洋淀芦苇固碳等13个降碳产品方法学,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雄安新区湿地芦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累计交易4775万元。实施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金融赋能助力的碳资产化改革,基本建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基准值和核算技术体系,常态化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迈出重要步伐。

  四是排污权交易市场日渐活跃。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出台排污权确权、政府储备、市场交易3个管理办法和排污权市场交易、电子竞价2个细则,全面构建排污权市场交易政策体系。今年6月7日,全省排污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公开透明、科学规范、运行活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正式建成。今年全省累计交易2249笔、金额3.97亿元,有力保障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支撑之强前所未有

  坚持系统思维、依法施治,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速构建。

  一是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出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专项攻坚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全面加强。

  二是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制定省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三线一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等源头防控制度,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机制,强化大气、水环境质量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机制,有力推动目标责任落实。

  三是法治能力加快提升。制修订《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等涵盖大气、水、土壤等各环境要素的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发布多项大气、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全省依法治污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监督管理有力有效。建立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实现两轮省级督察全覆盖,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深入开展“利剑斩污”等系列联合执法、协同执法行动,依法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优化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市、县、乡3级行政区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重点河流湖库淀水环境质量监测全覆盖。

  五、改革创新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落地见效,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河北经验。

  一是环境监管执法新模式加速构建。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制定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数据质量控制等3个标准,出台全天候问题处理、远程执法、入企检查、企业申诉、量化考核等5方面制度,建成智慧环保管理和线上执法2个平台,全面搭建“352”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精准实施“零罚款”政策,今年以来,全省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60%,行政处罚案件、处罚金额分别同比下降66%、76%,免予罚款9300余万元,构建起“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新模式。

  二是环评审批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深化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将省级环评审批权限(不包括“两高”项目)下放至张家口市、雄安新区和省自贸试验区正定、曹妃甸、大兴机场片区,全力服务冬奥、雄安新区和自贸区建设。今年,我们还实施了“环评服务百日攻坚”,建立省市重点项目环评服务“直通车”,“一对一”帮扶区县167个,解决问题508项,保障615个省重点项目落地。

  三是差异化管控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建立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制度,将全省超5500家重点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纳入白名单,在达到环境管理要求基础上予以优先保障,既保蓝天白云又保经济发展,努力做到“打扰减少、大气变好”。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借此机会,我再次向大家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对系统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进行了统筹安排。我们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重点好以下工作:

  在目标层面,统筹谋划美丽河北建设具体目标。坚持胸怀大局、站位全局,找准中央精神和河北实际的结合点,充分把握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发展机遇,立足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处理发展和保护、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加积极的态度,谋划到2027年的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生动场景,合理设置2023年、2025年、2027年行动目标,确保近期可操作、中远期可见效。

  在操作层面,研究制定美丽河北建设1+10行动方案。对标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突出重点、率先突破,深入谋划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路径方向和落实措施,制定出台美丽河北建设“1+10”系列行动方案,即以《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为统领,谋划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细颗粒物(PM2.5)达标和重污染天气消除、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地表水环境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海洋综合治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无废城市”建设、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和排污权交易改革等10个标志性行动,以1+10行动方案引领今后五年美丽河北建设。

  在保障层面,建立健全美丽河北建设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推进机制,以三个“坚持”保障美丽河北建设成效。一是坚持以项目为引领,把抓项目作为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有力支撑,认真谋划实施环保绩效创A、产业培育、EOD和气候投融资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二是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促进超低排放改造、清洁化治理提升、降碳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非现场监管执法、碳资产价值转化、排污权市场交易改革,创新财政投入、金融赋能、市场配置等保障机制,助力实现美丽河北建设美好图景。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和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河北篇章。

  最后,真诚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为美丽河北建设唱好主旋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更大力量。

  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何厅长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日报: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请问我省在推动绿色生活方面有哪些举措?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全文。记者刘响 摄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全文:

  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围绕机关、学校、社区、出行、商场、建筑、家庭等7个领域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方案。截至去年底,全省涌现了一批绿色低碳的典型案例,累计建成节约型机关7675家、绿色学校6088 所、绿色社区1152个、绿色商场31家、近零能耗建筑605.71万平方米,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2.42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出租汽车5.54万辆,评选出100户“河北最美绿色家庭”,初步形成了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

  接下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牵头作用,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落实。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办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到2025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80%以上,县级及以上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比例达到80%以上。三是强化领导干部培训。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各级党校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

  二、河北广播电视台:据了解,近期我省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深化为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创新,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方面情况。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何立涛:

  首先感谢广大媒体朋友对我省创新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的关心、关注和支持。2021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胆推进首创性改革探索,深挖森林固碳生态价值,以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开发林业固碳产品和钢铁行业抵销自身碳排放为试点突破,建立了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经过一年的努力,累计核证降碳产品502万吨,实现93.89万吨降碳产品价值转化4775.69万元,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党的二十大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河北省切实找准中央精神与河北实际结合点,探索建立顺畅的“碳资源”培育开发、“碳资产”价值转化、“碳资本”助力发展的“两山”转化路径,将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为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若干措施(试行)》,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碳资产价值实现激励约束制度体系。一是增强碳排放管理刚性。建立年度碳排放量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企业动态管理名录,实行分类管理。将发电、钢铁、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信息登入企业排污许可证,规范企业碳排放行为。制定发布钢铁等行业碳排放基准值,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碳排放基准值体系。二是加强降碳产品开发。构建完善降碳产品方法学体系,加快拓展开发领域,鼓励生态修复治理与降碳产品开发有机融合,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基地等因地制宜开发降碳产品,努力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发展和降碳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示范。三是实行碳排放抵销制度。对碳排放企业超基准值排放量部分按一定比例购买降碳产品抵销碳排放。率先在钢铁行业施行碳排放抵销,并逐步向其他重点行业扩展。四是推动碳减排量资产化。探索构建碳减排项目开发机制,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自觉开展碳减排行动。制定碳减排资产认定、登记和管理规范,创新以减排量为基础的碳资产量化标准,推动企业碳减排资产价值实现。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展金融助力碳资产价值实现专项行动,保障碳减排、降碳产品开发和价值转化等企业信贷需求。推动建立河北碳指数,推进碳减排资产与降碳产品证券化。鼓励设立低碳转型基金、降碳产品开发基金,支持发行绿色企业债券、绿色短期融资券等,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鼓励开展绿色保险创新,开发生态系统碳汇保险等保险形式。

  三、河北青年报社: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工业绿色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问我省在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的效果如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记者刘响 摄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线,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业绿色发展取得较好成效,表现在: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要求,大力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过剩产能,打击取缔“地条钢”,为工业绿色发展腾出了空间和容量;加快实施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步伐,近两年来,投入8500多万元资金支持近40个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建设。2021年,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成为继钢铁产业后的第2个万亿级产业,我省万亿产业的支撑实现了由“一钢独大”向装备制造、铁基材料“双轮驱动”的转变;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比2012年增长2.5倍,今年1-11月,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0%。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2%,排名全国第3。

  二是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全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即将印发)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截止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园区10个、绿色工厂119家,排名位居全国第7,特别是创建钢铁企业国家绿色工厂25家,排名全国第1;创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9个,其中2021年创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5个,排名全国第1。

  三是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水平。组织开展“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行动,组织“工业诊所”等第三方机构为工业企业实施免费节能诊断,有效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全省工业能效水效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而规上工业总能耗同比下降0.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2.5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14.2立方米,累计下降36.8%,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累计培育节水型企业391家,其中3家企业入选国家“水效领跑者”名单。敬业钢铁等4家企业、沧州临港化工园区1区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首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在全省较好起到引领效应。

  四是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组织开展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在全国首次开展了创建“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工厂)”活动。今年1-11月,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24.2%;培育19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入工信部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五是不断拓展绿色技术装备应用领域。14类节能产品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效之星”产品,16种节能技术、设备列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3项技术(装备)列入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

  四、长城新媒体集团:去年以来,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碳达峰碳中和做了战略部署,请问我省如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全文: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建设美丽河北,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国较早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作为牵头单位,制定并审核衔接了一批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碳达峰碳中和保障方案,推动“双碳”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截至2021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总规模5863.4万千瓦,其中风电2546万千瓦、光伏发电2921万千瓦、抽水蓄能127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风光总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占全省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49.4%,超过全国水平2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5%;新开工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占比达到100%,年新开工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达到161万平方米,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和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是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照国家层面政策文件及出台情况,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力争2023年形成8个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23个碳达峰碳中和保障方案的政策体系。二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加快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承德百万千瓦大型风电基地建设,打造唐山、沧州及沿太行山区三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区,推进37个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建设,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新型电力系统等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6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1400万千瓦以上。三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到2025年,全省单位生产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重点耗能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比例超过30%;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四是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深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制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投融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

  四、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省未来要如何统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

  我们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锚定“双碳”战略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聚焦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技改专项建设,修订技术改造升级投资导向目录,发布省级重点“千项技改”名单,组织金融机构召开专题推介会,集中力量支持企业全设备更新改造、全产线“智改数转”、全流程环保创A,每年实施技改项目5000项以上,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覆盖。

  二是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深入落实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河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构建省级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体系,2023年,绿色工厂累计突破500家,比2021年增加100家左右;节水型企业累计突破300家;培育创建一批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工厂)。

  三是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推进方案,建立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站,加快推进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深入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及骨干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三级调研员吴志同:

  感谢5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3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宣传教育处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关键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