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承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我市过去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现在是乡村振兴主阵地,脱贫攻坚期内,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市上下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平稳有序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常续,市乡村振兴局统计监测科科长李颖,市发改委农村经济科科长刘海文就承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请承德市乡村振兴局王局长进行发布。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情况。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承德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谢!
脱贫攻坚期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打造了八措并举“组合拳”“脱贫攻坚党旗红”等20多项扶贫模式,得到中央及国家部委有关领导批示肯定,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承德样本。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脱贫攻坚胜利后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特别是去年8月23-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承德视察,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统筹安排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举全市之力统筹部署、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着力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撑、机制保障和督导检查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工作办公室,在行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贯通、部门协同、一抓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分管领导一线作战、具体推进;每月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调度,市级领导定期走访包联县区、乡镇、村和联系户,指导推进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34个,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创新实施“1+8”专项行动,即:巩固拓展行动和产业振兴、生态富民、乡村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改革创新、人才培育、党建引领行动,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举措,全面部署巩固、拓展、衔接工作。全面梳理国家、省、市衔接政策,辑印《政策汇编》,有效指导各级各部门推进落实。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引导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增强区域发展能力。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实行“月对标季对表年对账”制度,按月对标抓进度、按季对表找差距、全年对账保落实。建立“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持续稳定增收、3+1保障、防贫监测帮扶等方面风险形势,会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作落实。推行巩固脱贫成果“擂台赛”制度,开展“大培训大比拼”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坚持常态化督查,采取重点督查、专项督查、联合督查等方式,运用“四不两直”工作法,对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防贫监测集中排查整改、县际交叉实地抽查等专项行动,全程跟踪督办,严防松劲懈怠,倒逼工作落实。
(二)健全防贫机制,坚决守住防贫底线。把防止返贫作为头等大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构建工作推进体系。建立领导挂帅督战、行业部门协同推进、县乡村主体落实、帮扶联系人包保帮建的责任体系。紧密结合承德实际,制定防贫监测帮扶实施方案,配套出台行业监测帮扶政策,构建“1+N”防贫政策体系。强化防贫队伍建设,市有防贫指挥部、县有防贫中心、乡有防贫工作站、村有防贫网格员,建立“四级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二是搭建智慧防贫平台。升级完善“智慧防贫系统”,搭建“一码申报、三方预警、四级联动、多方协同、八步防贫”的管理平台,对接监测预警部门、数据比对部门和精准帮扶部门,实现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全过程线上操作,全流程盯办示警,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帮扶举措,实现防贫工作信息化、精准化、便捷化、规范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三是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监测发现、数据比对、动态管理、精准帮扶、风险消除五项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报、乡村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位一体”监测网络,面向全体农村人口开展监测,开发“一码申报”微信小程序,方便农户网络申报,12个行业部门定期监测预警,6个部门综合信息比对,2021年共推送风险预警信息38万条。针对易返贫致贫户,细化12类返贫致贫风险,分类实施30余项帮扶措施,逐户精准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达到风险消除标准的履行入户核实、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定、告知农户“五步工作法”,按程序及时标注风险消除,确保程序规范,全市无一户一人致贫返贫。
(三)坚持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把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293元,增长12.7%。一是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5大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带、8个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培育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实施各类产业帮扶项目865个,把脱贫群众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受益人口16.79万户次。大力实施“盛世100”生态民宿项目,高质量推进“百村示范、千户带动”工程,让脱贫人口共享民宿经济发展红利。二是加大稳岗就业帮扶力度。针对疫情、灾情影响等导致的务工不稳定等问题,制定应对举措,落实好就业奖补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依托京津劳动力市场深化劳务协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优惠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去年18.92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就业,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三是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涉农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0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达44家,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乡镇科技服务站、农业科技特派员持续发挥作用。四是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134个集中安置区设施和服务,发挥155个配套产业园区和项目作用,带动0.85万户参与发展产业、2.72万人转移就业,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落细落实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全面清理问题隐患,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有效提升保障水平。义务教育方面,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和“七长”责任制,无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发放2021年生活补助6411万元,惠及14.3万名学生,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基本医疗方面,继续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措施,脱贫人口参保率和个人缴费资助率均达到100%。住房安全方面,加强动态监测,对住房安全保障情况逐户排查,建立工作台帐,实施动态管理,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71.3万户,实施危房改造952户,住房安全问题“增量随清”,实现所有农户不住危房。饮水安全方面,逐村、逐户、逐人排查饮水安全状况,持续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完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兜底保障方面,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加强对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重病重残人员等特殊群体重点排查监测,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累计为17.55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43亿元,为2.62万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2.28亿元。
(五)用好帮扶资源,凝聚强大帮扶合力。用足用好各方面帮扶资源,借势借力深化帮扶效果,凝聚帮扶合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做好京津帮扶项目后续管理和跟踪服务,与原结对帮扶区签署了友好县区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二是协调推动民建中央、生态环境部、人民日报社、国家邮政局4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加大支持力度,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69亿元,引进企业和帮扶项目26个。三是落实“三包一”“五包一”机制,推进省内定点帮扶和县际结对帮扶。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动员更多企业向乡村振兴重点村延伸,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提升帮扶质量。四是全面推进驻村帮扶,在充实调整原有936个工作队基础上,向2个集中安置社区、10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加派工作队,全市共派出驻村工作队948个、驻村干部2844名,畅通帮扶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五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深化“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实施“五大工程”,开展“七项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凝聚社会帮扶强大合力。
在工作中,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总结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创新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双赢,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承德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创新实施“四个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机制,在全国农村供水管水员培训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滦平县热河中药花海小镇项目被人民网评选为“2021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丰宁县“非遗就业工坊”打造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优秀实践案例;搭建“承德智慧防贫系统”,实施“三抓三提升”防贫工作举措,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隆化县建立“肉牛产业化联合体”,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全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会在隆化召开;平泉市推进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十大典型案例;围场县深化“智慧分级诊疗”模式,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被省大督查组作为典型案例推广,等等。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提升工作质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承德日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后,在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海文: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我市主要采取了5项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提高搬迁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持续增强搬迁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充分发挥好市县两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和市直行业部门牵头责任,各部门共同发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统筹推进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二是结合承德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承德市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
(二)坚持两区同建,强化产业扶持。一是继续推广平泉“两区同建”、“三零”模式,丰宁“五区同建”模式,滦平“村企共建”产业模式,以及兴隆县“扶贫车间”和“产业园区”、“合作社”龙头带动模式,进一步强化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带动能力。二是围绕5大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带和10条龙型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产业增收”工程和“基地富民”工程,实现了搬迁脱贫户产业就业全覆盖。三是通过项目扶持、金融帮扶、保险兜底等措施,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或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参与搬迁村耕地开发利用,确保搬迁户稳定收益。
(三)抓实就业帮扶,促进稳定增收。聚焦搬迁集中安置区,完善帮扶政策,开展“易地搬迁安置区就业协作帮扶专项活动”,巩固发展“五加五”就业帮扶模式,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一是结合安置区周边产业发展需要和搬迁群众需求,突出按需施训、增智扩容;二是依托产业项目、扶贫车间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产业就业帮扶联动,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围绕“品牌+阵地”模式,打造承德礼仪服务、山庄机电工、承德钻井工、热河嫂、承德建工五大劳务品牌,深化“351”劳务协作,促进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
(四)坚持两基同步,加强社区治理。一是通过新建和依托原有配套设施,统筹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确保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达到了“功能合理、宜居宜业,满足需求”的目标。二是积极构建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督会、农村合作社、综合服务站“五位一体”组织体系,配齐配强安置区管理和服务机构。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重要作用,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共融共建,增强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狠抓文明建设,推进协同发展。把精神扶持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综合素质。强化“志、智”双扶,激发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安稳致富的内生动力。围绕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等内容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孝心养老”等模式,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提振搬迁群众精气神,增加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焕发文明新气象。
长城新媒体:刚才提到我市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请具体介绍一下易返贫致贫对象的发现方式和认定程序?
李颖: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易返贫致贫对象的发现方式主要有3种:1、农户自主申报;2、基层干部排查;3、部门筛查预警。
特别是针对农户自主申报的,重点介绍一下申报方式:
1、主动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和村级防贫网格员等群体申请;
2、向村综合服务站申报;
3、建档立卡脱贫户可以通过“防返贫监测APP”一键申报。这也是全国通用的申报方式。
4、为了方便申报,我们开发了微信小程序,符合条件的农户可以通过微信,关注“承德市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或直接扫描“市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通过“自主申报”模块进行申报。我们将申报方式印了在《易返贫致贫户相关情况公告》当中,张贴到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显著位置,并将带有二维码的申报方式印发到全部农户家中,鼓励农户自主申报。
我市易返贫致贫对象的认定程序有5步:
1、入户核查核实,基层干部入户核实情况。
2、村级评议公示,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扩大会议研究后,形成初选名单,在村内公示期不少于5天;
3、市县部门比对,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对拟认定的易返贫致贫对象进行房产、车辆、公职人员等信息比对;
4、乡镇核查初审,乡镇政府根据初选名单和比对结果进行逐户核查,经乡镇党政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初审名单,报县级乡村振兴局审定;
5、县级审定批复,县级乡村振兴局牵头,经过抽样核查和会商研判进行综合审定。为提高工作质效,我们要求自排查、筛查、预警或农户申报之日起,至履行完认定程序,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此外,根据全省统一规定,建立了易返贫致贫对象六不纳“负面清单”,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认定:
1、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稳定;
2、家庭成员中有注册企业、有年审记录、经营收入持续稳定的;
3、家庭成员有商品房、门市房等(不含因灾重建、易地搬迁、拆迁房);
4、家庭成员有高价汽车、工程机械、大型农具等;
5、家庭成员有大额存款或基金、股票、投资性保险等有价证券;
6、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收入水平较高,明显具备抵御风险能力。
同时规定,如有特殊情况的,由村民代表会议组织评议,履行认定程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