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2024年承德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到承德市教育局副局长雒文悦先生就相关内容进行发布,同时邀请承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胡国华先生、教师工作科科长刘杰先生、人事组干科刘长江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雒文悦副局长作发布。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我和市教育局的几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大家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支持和信任,以及无私的帮助,表示真诚的敬意和感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作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做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今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9月9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清晰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景。当前,全市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落实“1+3”政策文件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接续下来,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任务,全力以赴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决心,朝着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扎实迈进。
一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抓好末端落实,全力提升教育质量。主要表现在: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近年来共累计投入资金10.91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新建、改扩建项目75个,扩增学位1.17万个,增加校舍面积8.6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9.83万平方米。2024年,在市县两级财政紧缺情况下,增加教育经费1.67亿元,为推进优化布局、推动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筹集资金超1.1亿元支持市第八中学、市第二幼儿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改建项目。
二是加大创新力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配套制定“校长教师队伍改革、教育考核管理、教研指导”等23个改革文件,“1+3”政策措施特别是校长教师队伍核心改革全部落地实施。在校长队伍改革方面,抓住“培育储备”“选聘竞聘”“激励约束”3个关键,深化“6个机制”改革,遴选2438名后备干部入库培养,建立校长聘任、职级制改革试点21个,公开选聘选拔校长35名。在教师队伍改革方面,建立“市直教师编制周转池”和各县市区储备周转池共计1098个,今年全市招聘教师779名、市直选聘师范类院校26名优秀毕业生来承任教。对长期病事假,严重不满课时量、工作量教师,实行台账管理,全市已有1328名教辅人员回到教学一线,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大引领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入实施“强师工程”,严格按照“师德、专业、业绩”3个标准,培养骨干、精英、卓越教师3个梯队,认定骨干、精英、卓越教师3201名,计培训教师7.6万人次。此外,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基础教育激励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强师工程”以及市直属中小学校教育奖励。建立卓越教师工作室14个,名师工作室30个,培育青年教师,开展送培送教,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健全教师岗前、岗中师德师风全过程培训制度,提高师德师风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强化宣传引导,在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开设“卓越教师风采”专栏,累计宣传典型教师100余人。
四是加大育人力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美育浸润、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行动,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扎实推进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推动全市71.12%的中小学建立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2024年高考成绩实现了承德历史性突破,清北上线达到12人,强基上线占比41.5%,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在2023年国家公共教育质量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在省内参评的四个市中位列第一位。
从取得的成绩看,提前一年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年初见成效、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阶段性目标,正在向“持续巩固提升、五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迈进。这充分体现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效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感谢雒文悦先生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题的记者举手示意。
河北广播电视台:我们注意到,去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请问,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哪些进展?
请胡国华先生回答。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2024年,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重从四个方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突出政策保障,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去年9月,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1+3”政策文件,配套出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8)》,10月份,印发了《推进落实<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差距。组织召开了8次调度会议,编制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体发展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验收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支持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市、县筹措经费6500余万元,惠及学生35.2万人,553所中小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8%,高出国家3.1个百分点。
三是扩大优质资源,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县城学校抓“扩优提质”,农村学校抓“补短扶弱”。对内抓“以强带弱”。推进各县(市、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与域内乡村薄弱学校构建帮扶体系,截至目前,125所名校园、优质校主动帮扶市域内薄弱学校257所,切实做到“真帮实扶”。对外抓“协同发展”。完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机制,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我市薄弱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与京津地区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和合作办学124所,派出教育挂职干部、跟岗教师4790人次,开展联合教研15200人次、举办百家讲座50余场次。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全市共组建承德县一中教育联合体、兴隆六道河“一校两区三段”等教育集团、协作体13个,为全面推开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范例。优化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整合撤并10人以下教学点108个。建设了18个高中和3个市直学校学科教研基地,深入开展学科教研,支撑一线教学。8所直属中小学实施校长任用、班子评价、队伍管理等10项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推动落实高校帮扶薄弱县中体系,统筹推进三所省内高校帮扶5所工作,持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总量。继续发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持续推进市内3对县中结对帮扶工作,带动和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谢谢!
承德日报:刚才我了解到我市在去年、今年都公开评选了卓越教师、精英教师和骨干教师,请问,我们在卓越教师、精英教师、骨干教师培养上,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请刘杰先生回答。
我们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强师工程”,严格按照“师德、专业、业绩”三个标准,认定卓越教师200名、精英教师1002名、骨干教师1999名。计划到2027年骨干教师达到5000名、精英教师达到 2500名、卓越教师达到500名。今年年初,制定印发了《承德市卓越教师、精英教师、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指导县区教体局和市直学校加强卓越教师,精英教师、骨干教师日常管理和年度、任期考核,创造条件,为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平台。
按照“提高质量为重,提升素养为本”的工作思路,今年,我们举办了200名卓越教师参加的高级研修班,聚焦教师核心能力素养,坚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位一体的研修理念,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参与互动的研修方法,采用专家讲座与学员研讨相结合的研修形式,设置了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知识提升、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思想凝练、工作室团队建设、管理能力优化等专题讲座,通过团队研修和集中培训,对卓越教师、精英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动态、学科教学、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为充分发挥卓越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在已经建成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新建了14个市级卓越教师工作室。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促使卓越教师、精英教师和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开发教学资源、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等活动。工作室成员秉承“从教师中来,回到教师中去”的理念,根植一线土壤、深耕一线课堂、服务一线实践,在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开花结果、建功立业。常态化开展集体研讨、学术报告、送教下乡等常规活动,用看得见的示范、摸得着的实践、用得上的成果,激发和唤醒教师一起成长的愿望。一大批凝练了鲜明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群体也争相涌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在推动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和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等方面成效斐然。
我们以学校为单位实施了“青蓝工程”,探索建立卓越教师帮带精英教师、精英教师帮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的分层培养机制。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为新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师傅手把手的传、帮、带,促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更快地提升,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市、县教研员、学区研训员通过深入学校蹲点视导、专题讲座等方式破解教学实际问题,培树学科典型教师,组建学科团队,开展送课、送研活动,通过举办名优教师开放常态课堂、举办教学讲座、结对帮扶等形式,提升深度参与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能力。
承德广播电视台:据了解,今年年初我市首次采取选人和寻聘的方式,到河北师范大学对市直属三所高中急需紧缺学科教师进行了公开选聘,请问,此次选聘效果如何?教师补充机制改革对未来我市补充急需紧缺学科教师会有哪些深远影响?
请刘长江先生回答。
2024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承德市基础教育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活力的难点问题,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补充机制改革是其中重要改革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局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大力支持下,积极创新教师补充方式,首次采取了到河北师范大学选人和寻聘的方式,面向省级及以上重点师范类院校和“双一流”院校2024年应届本科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为三所市直属高中学校选聘亟需紧缺学科教师。按照网上发布公告、现场政策宣讲、报名、资格审核、面试等程序,为市直属高中选到了化学、物理等急需紧缺学科的优秀师范类毕业生26名。目前,从三所高中学校的反馈情况看,此次选聘的新教师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教学效果好,选聘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次创新教师补充方式是“1+3”政策文件出台后优化教师补充机制方面的重要改革,拓宽了教师补充通道,积累了招聘选聘工作经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是教师补充方式更加多元。此次改革措施的落实,改变了原有招聘、选调的教师补充格局,建立了“选聘+招聘+选调”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拓宽了我市补充教师渠道,将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来承任教。同时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扩大政策范围,明确在市直属中学,双桥区、双滦区、承德高新区中学和其他县(市、区)省级示范性高中补充急需紧缺学科教师,均可采取此方式选聘应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以此不断提升师资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各部门工作职责更加清晰。健全教育、编制、人社、财政多部门联动机制,每年集中核准学年度招聘选聘计划,公开选聘急需紧缺学科教师每年10月份启动,公开招聘次年7月底前完成。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教师选聘招聘工作;编制部门及时对选聘招聘用编申请进行核准;人社部门及时审批教师选聘招聘方案,指导教育部门依法依规落实相关工作要求。财政部门及早将新教师工资津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三是与人才培养院校关系更加密切。在此次教师选聘工作中,我们与河北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等部属师范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加强沟通联系,保持良好的工作往来,随时掌握各院校毕业生基本信息和就业推进情况,确保培养院校优先提早宣传我市选聘政策,确保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来承任教、施展才干,成功开启职业发展第一步。
谢谢各位!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以上记者的提问和四位发布嘉宾的权威发布和细致解答,以上就是我们本场发布会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出席,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