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
“河北文化旅游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1-11-04 09:31: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何珊摄

  11月3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文化旅游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荣丽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丰春雷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文化旅游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持续创新扶贫思路,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扶贫,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力量。今天,我们专门请来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荣丽女士,请她介绍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女士,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先生,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丰春雷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厅长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荣丽。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荣丽: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就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与大家交流。首先,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总体情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是我们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要政策和工作举措,推动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十三五”期间,全省文旅项目总投资突破5000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215%;2019年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250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1%,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助力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面,我重点介绍三个方面。

  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扶贫,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脱贫攻坚作为“主战场”,把旅游扶贫作为“生力军”,把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聚焦环首都贫困带、燕山-太行山地区,充分发挥文旅扶贫优势和作用,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探索扶贫模式,深入实施文化扶志(智)、旅游富民工程,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带领群众拔穷根,以创排小康主题优秀文艺作品、开展惠民演出引导群众立强志,以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扶贫人才培育为群众谋福祉,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旅发大会+扶贫”“文艺+扶贫”“景区+扶贫”“非遗+扶贫”“红色旅游+扶贫”“展会营销+扶贫”等典型做法,助力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93亿元,支持206个深度贫困村提升文化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为7000余个贫困村配发文化器材设备,为基层国有文艺院团配发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流动文化车170余辆,累计组织贫困地区文化惠民演出1万多场,惠及群众1000多万人次,全省乡村旅游带动就业77.6万人,助力79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近30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取得了物质脱贫和精神扶贫双丰收。涞水“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被列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参阅资料。承德丰宁“非遗+扶贫”模式,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旅部肯定;涞水野三坡、易县狼牙山、承德一号风景大道、阜平顾家台村骆驼湾村、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5个典型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的阜平县骆驼湾、顾家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620元和16109元,较2012年增涨15倍左右,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范。  

  全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神聚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加强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更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十三五”以来,我们累计创排舞台艺术作品158部,其中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塞罕长歌》等多部作品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群星奖”,特别是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高荣誉——“文华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评剧艺术节、河北省戏剧节、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艺术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更多营养丰富、喜闻乐见的文化食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万多场、惠及群众上亿人次,实现城乡优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显著,文化遗产“活起来”工作富有成效,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河北非遗购物节、长城脚下话非遗等活动丰富多彩,非遗产品加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2%,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930亿元,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文化需求的同时,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旅游综合带动效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能

  大力实施质量强旅战略,旅游业实现量质齐升、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强力引擎。2016至2019年,全省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19%,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旅游总投资年均增长32.6%,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旅游人数和收入由2015年在全国排位第15、16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11、12位。我省入选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获得国家专项资金奖励。成功创建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4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增至11家,4A级景区增至140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0家。旅发大会综合带动成效显著,共举办六届省旅发大会、60场市级旅发大会,带动新建和提升重点项目637个,总投资5400多亿元,推出了“京西百渡”“秦皇山海”等一系列全域旅游精品片区,推动新建、改建旅游公路 3900 多公里,风景道、绿道4400余公里,建设、提升区域性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110座。河北旅游海外推广中心达到32家,万人客源国和地区增至27个,“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旅游品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我省荣获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发的“国际旅游金星奖”。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和旅游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对“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的简要介绍。借此机会,也感谢各位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

  谢谢大家!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河北日报:文化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重要的一部分,请介绍一下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哪些文化惠民工程?老百姓如何从中获得实惠?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举措、丰富内涵,推动实施了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文化惠民“七进”演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建设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全省文化惠民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文化惠民方式,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面向广大城乡居民发放文化惠民卡(券)。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原则,不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各级财政共投入引导资金2000余万元,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了扩大文化惠民卡(券)服务内容,积极与社会组织、文旅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文旅企业、社会组织等共计4000余家单位参与文化惠民。其中,文艺院团、影院、KTV文化娱乐、文化产业园区、文创企业等文化消费场所2200余家,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消费场所1600余家,提供文化惠民产品和服务多达100余种,全省推出了价值500元—5000元不等的文化惠民卡(券)20余种。

  此举把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发展由供给驱动转向供给与消费双向驱动,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赋予了群众更多自由选择空间,有效激发了文艺院团创作精品开拓市场、文旅企业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的动力,增强文化惠民活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发放文化惠民卡31万余张、文化惠民券331万余张,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5000余场,惠及群众近1000万人次。文化惠民措施实实在在、效果十分明显,群众受益真真切切,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同时,有效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繁荣发展。 

  二、河北广播电视台:这些年“到乡村去旅游”已成为热门话题,请问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乡村旅游发挥了哪些作用?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丰春雷。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丰春雷:

  谢谢你的提问。乡村旅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带动性,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厅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特点和优势,在产业融合、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全省共有1800多个村发展乡村旅游,9000余个精品农家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91个。以2019年为例,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05亿人次,约占全省旅游接待量的27%;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42.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十三五”以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累计带动了793个贫困村近3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发展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是最有尊严的脱贫方式,是精准扶贫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力培育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打造了恋乡•太行水镇、涞水县百里峡艺术小镇、馆陶粮画小镇、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等一批旅游扶贫示范典型,形成了“旅发大会+扶贫”“景区+扶贫”“非遗+扶贫”“特色小镇+扶贫”等扶贫新模式,帮助许多农民不离土、不离乡,走上脱贫致富路。比如,第三届省旅发大会围绕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建设,推动了承德坝上地区54个旅游专业村发展;涞水县依托野三坡景区,探索推行“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被列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参阅资料。承德丰宁“非遗+扶贫”模式,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旅部肯定,经验做法在《学习强国》中央平台刊发;涞水野三坡、易县狼牙山、承德一号风景大道、阜平顾家台村骆驼湾村、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先后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承德和陕西考察时的有关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完善顶层设计,重点实施优化旅游环境、拓展产业链条、提升服务水平、塑造旅游品牌、培育人才队伍等工作任务,不断推动全省乡村旅游产品提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好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促进作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也让他们成为“走四方”的游客;不仅让农村变成旅游目的地,也成为了旅游客源地。我们倡导大众旅游,就是要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富民,让旅游成为小康社会的标配、美好生活的必备。

  三、人民日报: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围绕小康主题开展了哪些文艺创作?推出了什么样的作品?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

  谢谢你的提问。文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小康主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艺术创作工作。

  一是加强科学统筹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将开展小康主题艺术创作作为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抓手和选题,充分发挥各级艺术创作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对小康主题艺术创作的指导和统筹规划。通过召开精品创作座谈会、重大创作项目策划会等,确定重点选题,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小康主题艺术作品。

  二是加大创作生产组织力度,推出优秀作品。为聚力现实题材,特别是小康主题文艺创作,我们充分发挥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引领示范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艺术门类,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大主题,创排了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塞罕长歌》、评剧《咱家老李》等剧目。特别是今年以来,集中省内创作力量,推出了两部小康主题的大型作品——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和情景歌舞剧《太行赞歌》,这两部作品融入了新发展理念,以文艺的形式反映河北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经验性做法,加大了小康主题的开掘深度。同时,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机制,连续十一年开展“走进太行”美术采风、创作、展览活动,组织美术家深入太行山区和燕赵大地,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人文风貌的变化。

  三是充分利用各级平台,展示小康主题创作成果。一方面,积极推荐我省优秀文艺作品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的各类展览展演活动,其中,话剧《塞罕长歌》、河北梆子《李保国》等12部作品先后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国家级平台上全面展示了我省近年来“小康”主题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由我省主办的全国性节庆及展演活动和我省自有的重大节庆活动,如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评剧艺术节、河北省戏剧节等,充分展示我省乃至全国的小康主题创作丰硕成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标准,继续为我省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产品,为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四、长城新媒体集团:请介绍一下,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如何丰富旅游产品、推动大众旅游发展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丰春雷。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丰春雷: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改善旅游环境,不断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新需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传统产品提质升级,提升大众旅游品质。以大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观光旅游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转变。以举办省市旅发大会为契机,积极推动传统景区挖掘文化内涵,提质扩容,转型升级,成功将山海关、白石山、清西陵、广府古城、金山岭长城等一批景区打造成了5A级旅游景区。连续三年开展A级景区复核工作,推动300多家景区整改提升,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积极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丰富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打造了一批资源有特色、配套服务好、市场前景大的旅游度假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影响,打造了一批生态、绿色、健康、康养旅游产品,推出了一批家庭亲子游、短途自驾游、城市近郊游产品。截至目前,全省已有A级旅游景区478家,其中5A级景区1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9家,推出自驾游、高铁游、绿色生态游等5大主题500条精品旅游线路。

  二、推动融合产品创新发展,丰富大众出游选择。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变化,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网红型、引领型新产品、新业态。我们以文旅融合为统领,创新性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标杆性的文化景区、文化街区、主题公园、文化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出了3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推动农业和旅游融合,以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打造了4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91个省级乡村旅游村镇;推动工业和旅游融合,助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性城市转型发展,打造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君乐宝乳业工业旅游区、德龙钢铁文化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精品景区;推动交通和旅游融合,打造了承德“一号风景大道”、张家口“草原天路”、太行红河谷“云中天路”和“清漳水路”等广受自驾车游客喜爱的旅游路。同时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冰雪旅游、体育旅游,推动旅游文创、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等这些新产品新业态发展,不断丰富大众的旅游新体验。

  三、推动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强化大众出游保障。我们不断加强产业统筹和部门协作,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累计新建、提升风景道、绿道54条,4400多公里,新建改建旅游公路3600多公里,新建、改建游客服务中心、服务点300余座,建成旅游驿站、观景平台429个,建设运营自驾车旅居车营地41座,建设旅游厕所4475座。建立疫情常态化的出游保障机制,构建起“一部手机游河北”系统和景区分时预约平台,倡导无接触旅游。为广大人民群众便捷、健康出游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推动旅游发展成果共享,增强大众旅游获得感。我们聚焦旅游为民惠民,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旅游要素独立化、产品化,打造了唐山宴、十里海河豚小镇、恋乡·太行水镇等一批人气高的消费打卡地,评定了20个旅游休闲购物街区、26个旅游特色购物店、6个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造了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旅游休闲、消费、体验空间。同时,积极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倡导各地在节假日、淡季推广开展旅游惠民活动,为儿童、学生、老年人、军人、医护工作者等特殊群体实行免票政策。这些举措有效的释放了旅游消费潜力,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旅游业发展成果,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河北广播电视台:互联网已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任海峰:

  谢谢你的提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大势以及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趋势,推动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一系列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以建设数字平台、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推广为重点,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截止2020年底,全省建设数字图书馆174个、各类数字文化资源1800TB,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普遍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为进一步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十四五”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从建设完善河北公共文化云、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建设、打造分级分布式资源库群、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四个方面推动提升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是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推动建立以河北公共文化云为核心、各级各类平台互为支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汇资讯、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读好书、赶大集、非遗传承、志愿服务等数字化服务。

  二是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转化、应用辅助科学决策,实现场馆运营管理和服务功能智慧化。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服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是推动建设具有河北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库,培育一批符合互联网特点规律,适合线上观演、传播、体验的数字文化产品,发展适于移动互联环境的数字文化产品类型,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

  四是推动开展“预约式”“订单式”“菜单式”服务,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逐步实现资源个性化配送,满足个体不同需求。建立用户需求采集、分析、反馈大数据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六、燕赵都市报:让全省人民共享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刘浩琳: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艺术“扶智”又“扶志”的积极作用,深入基层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惠民活动,使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营造了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一是组织文艺院团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十九大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引导全省文艺院团、文化馆广泛开展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网络、进军营的“七进”演出,累计完成各类演出40000多场。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优势,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到我省太行山-燕山、黑龙岗、坝上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将优质文艺演出送到田间地头,年均演出场次在150场以上;河北省话剧院连续开展“百场儿童剧进校园”“百场儿童剧走进太行山区”等活动,在基层学校中反响强烈;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等戏曲院团坚持将城市惠民演出与送戏下乡相结合,每年组织近百场基层惠民演出。

  二是始终将惠民理念贯穿各类节庆展演活动全过程。围绕重大主题和时间节点,我省每年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展演或重大节庆活动,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等。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化惠民理念,实施惠民票价,组织惠民专场活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走进剧场,享受优质文化盛宴。

  三是积极创新文化惠民服务方式。在省会发放“省会文化惠民卡”,探索由补贴院团向补贴消费者转变,实施菜单式服务,强化了人民群众的选择权,也有力地激发了文艺创作和演出的热情。“十三五”期间,省会文化惠民卡累计发放11万余张,获得省市两级财政投入3550万元。

  将优秀的文艺作品带到千家万户,将文艺的种子播撒到燕赵沃土,满足更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省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与使命。

  七、新华社: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安排?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荣丽。记者何珊摄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荣丽: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说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是我国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之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推进下,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引领,深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大力实施公共文化领域改革任务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国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发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体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力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将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达标提质行动,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实现明显提升。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支持力度,包括有序建设乡村戏台、文化村史馆、非遗传习场所、农民文化公园等主题功能空间;做好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盘活乡村文化资源,组织举办乡村节日民俗活动;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送文化惠民活动。我们将着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各位记者朋友,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是一项全局性工程、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更离不开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的鼓与呼。在这里,我们衷心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文化和旅游工作,全面、深入报道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生动实践,与我们一起携手并肩,共同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

  感谢7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4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和河北省文旅厅宣传和对外合作交流处联系。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关键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