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布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努力推进保定市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走在前列”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3-03-14 14:21:15
分享: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午好!欢迎参加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由和璧先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马辉先生,市文发集团党委副书记刘海先生,市城区水系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鹏先生,由他们介绍我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走在前列的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由和璧先生作主题发布。

主席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关注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市委市政府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国家战略大势,高瞻远瞩、精准定位,精心谋划、踔厉奋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紧紧围绕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主线,在打造品质为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保定上持续发力,保定市中心城市 “一日一小变、一月一大变”,发生着有目共睹、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城市建设更显品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市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下面,从七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取得的成绩。

  一、加快市政路网建设,城市交通不断优化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主城区道路规划建设纳入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城市路网建设快速推进。一是不断推进外延路建设。先后实施完成了复兴路西延等多条外延路建设工程,去年,西二环北延、北三环北幅路等相继全线贯通。以“大外延”促进保定市大融合,不断加快新三区与主城区的融合。二是市区内“断头路”不断打通。2018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断头路 打通工程,主城区内每年都有一批“断头路”“卡脖路”被打通实现通车,城市“内循环”日益通畅。三是谋划实施快速路建设。全长7860米,包括管网、路桥、绿化三大建设项目的东二环快速路工程于去年底具备主路通车条件。

  下一步,将实施“道路+”建设。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便利。

发布会现场。

  二、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生态绿化环境不断改善。

  立足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理念上实现了由建设“城市公园”向建设“公园城市”的转变。近年来,围绕“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推进我市“四级公园”体系建设,着眼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绿环绿廊及道路绿化带等建设,规模建绿、均衡布绿、见缝插绿,先后新建提升了一批公园广场、道路游园,高品质的小型公园、道路转角公园不断增多,目前,市区内口袋公园已达273个,城市整体绿点、绿量不断提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城市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下一步,将实施“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四级公园体系建设。

  三、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公用设施不断完善。

  针对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汛期“城市看海”问题,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主城区鲁岗、银定庄、溪源等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谋划实施鲁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满足并超过主城区日产36万吨污水处理的需求;改造、新建收水输水管网,实施雨污混接切改,实现雨污分流,改造提升雨水泵站,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经受住了2021年汛期特大暴雨的严峻考验;加强城市“路平桥安灯明”管护,实施“畅通回家路工程”,深度治理市政道路病害,预算投资3200万元,实施了主次干道人行便道改造提升一期、二期工程,改造提升便道12.52万平方米。实施“照亮回家路”工程,强化路灯设施管护,市区路灯设施完好率达98%,亮灯率达99.5%;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当前,市区共建成标准公厕600座,其中一类标准150余座,24小时开放公厕近300座,同时强化卫生保洁和管理,城市公厕已形成我市一道靓丽风景。

  下一步,将实施“+生态”、“+文化”建设,将“海绵城市”理念、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

  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工程,城市新颜值不断突显。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推进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区建设。2022年首期改造的17个村、12个安置区、19387套安置房顺利竣工交付,惠及居民25205。安置区建设充分考虑群众工作生活需要,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规划、最好的施工用于回迁安置,全力满足群众就医、入学、出行、购物等生活需求;统筹公共设施利用和公共空间布局,将污水治理、交通治堵、地下管线等纳入改造计划,内外兼修,打造功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社区,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了我市城改经验。

  聚焦县城建设品质提升,围绕“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核心要求,全面实施“1020”工程和“十个一”项目建设。聚焦宜居品质,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建立城市体检工作机制,找短板、开良方,科学编制城市更新实施规划和项目库,优先解决急难愁盼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力提升县城容貌环境。2022年度,全市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014个,计划投资额2960.87亿元,已竣工676个,累计完成投资1909.62亿元,县城建设新颜值日益显现。

  实施万博、东湖等城市亮化节点工程,点亮城市楼体,城市视觉形象进一步提升;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完成132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融入文化元素,打造有特色、有底蕴、有温度的精品街巷;打造以“优质生活”为追求的“慢行友好城市”,实施完成朝阳大街东风公园慢行步道标杆示范工程,城市公园与道路进一步相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建华路城市“双修”微更新示范工程,通过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提升,让市民家园更加美丽、市井生活更有品味,城市与人的情感更有黏性。

  下一步,将聚焦宜居品质县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形成“让城市留住记忆”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呈现特色鲜明、各显其美的县城风貌。在主城区城中村回迁安置过程中同步实施配套路网建设。

  五、实施古城保护行动,留下城市记忆记住一抹乡愁。

  实施古城保护行动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聘请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制定了《古城保护更新整体提升规划》,以西大街改造为突破点,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地下管网改造、建筑风貌及文旅街区功能提升、建筑加固、消防改造、电力通讯和景观亮化改造等系列工程,改变了多年来西大街建筑风貌凌乱不堪的局面,再现出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直隶特色建筑风貌,实现了西大街整体风貌的根本改变。去年11月开街测试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展演和促消费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

  六、推进城市水系建设管理,人水城更和谐共融

  对主城区环堤内府河、一亩泉河、清水河、侯河、护城河等河道实施清淤整治工程,工程总投资达7138.98万元,清整河道总长度31.23公里,清理河道淤泥约46万立方米。通过清淤整治和强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水质,河道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内河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建立健全城市生态补水机制,2017年以来,通过西大洋、王快两大水库,已累计向市区水系补水3.93亿立方米,实现了清水长流、活水绕城。实施府河截洪导排工程,莲花桥枢纽、木欠庄枢纽主体先后竣工并投入运行,截至目前,累计导排117次,导排超标水体约4400万立方米,有效截流了白洋淀上游超标水体,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作出保定贡献建设完成府河生态水质净化设备运行管理项目,为保障府河入淀水质又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谋划推进水系重点工程,目前,43公里长、集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环城水系已全线贯通,黄花沟综合治理PPP项目同步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实现了“水清岸绿、循环流畅、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目标,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新保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容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加强城市环卫工作,实行城市保洁市场化运作,深化“洁净城市”创建活动,开展“洗城、洁城、美城”等系列活动,强化“以克论净”考核,健全18小时保洁制度,推行水洗机扫作业,城市环卫保洁水平不断提升;注重习惯养成,加强宣传引导,建成省内最大的垃圾分类宣教基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健全配套设施设备,推进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全民参与率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新时尚渐趋形成;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管市,深入开展“强转树”活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坚持服务优先,推行温情执法,强化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便道违停、绿地违停,户外非法小广告、建筑渣土运输等行为的管理,市容市貌和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下一步,将针对市供水、供热、市容环境、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推动立法、立制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进依法治市,以精细化标准规范城市管理。

  朋友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理念,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努力构建起人民广泛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全面系统协调的城市建管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宜居韧性智慧化水平,为保定市规划建设治理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的现代化新保定而激情奋进。

  谢谢大家!

媒体席。

  谢谢由和璧先生权威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到后,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

  问题(保定新闻传媒中心)刚才的发布辞中提到,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谋划推进“公园+”“道路+”“+生态”“+文化”工程。请问,具体都有哪些规划?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璧: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城市建管的关注。下面,由我回答这个问题。

  在今年的城市管理中,突出城市品质,以融合建设助力治理升级,谋划实施4项工程。

  一是实施“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四级公园体系建设,计划2023年启动建设郊野公园2个,城市公园18个,社区公园35个,口袋公园100个,规划面积共约2013.49公顷;2024年至2025年启动建设郊野公园2个,城市公园14个,社区公园40个、口袋公园100个,规划面积共约2380.09公顷。建设过程中,践行“公园+体育”,结合体育健身场地,多功能活动空间,持久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打造保定市“冠军之城”的城市名片;践行“公园+智慧”理念,融入城市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园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践行“公园+文化”,寻找空间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传承传统文化,让游人在休闲娱乐中感知城市特色和本土文化。

  二是实施“道路+”建设。以打造可见绿、可漫步、可休闲的“美好街巷”为目标,围绕《保定市主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行城区道路建设,融合慢行系统建设,2023年续建东二环等12条道路,整治提升隆兴路等11条道路,打通主城区银杏路等8条断头路,同步建设绿地步道融合慢行系统,让群众享受绿色出行、美好出行。按照“功能齐全、交通顺畅、环境整治、文化彰显”的要求,主城区改造273条精品背街小巷,赋予城市美学、城市人文,让文化可感知、城市可阅读。

  三是实施“+生态”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城市体检,在公园项目、道路项目等设计实施过程中,全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海绵城市技术,全力解决城市内涝积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四是实施“+文化”建设。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精心设计城市雕塑,在东三环与复兴路交口西北角、5个高速出入口等城市重要节点,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建设标志性雕塑,突出新时代保定精神,展现保定高质量发展成果;将节日文化、习俗文化等中华文明以及国际元素等,引入城市氛围布置,通过城市夜景亮化等方式展现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保定形象、点靓城市表情。

长城新媒体。

  问题二(长城新媒体)黄花沟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完工的东湖、北湖、河道沿线的亲水景观及口袋公园等,市民反响都特别好,请问,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

  市城区水系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鹏翔 :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黄花沟位于保定市北防洪堤北侧,是保定市重要的集防洪、排涝、输水、景观于一体的河道。黄花沟综合治理工程估算总投资18.61亿元,治理长度20.2公里,治理内容包括河道整治、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和智慧水务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解决黄花沟沿线2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及内涝风险;有效提升府河入淀水质,保障入淀水质达标,全面提升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一条休闲娱乐的生态廊道。

  黄花沟项目计划建设一级文化景观节点睿翼北湖,二级功能景观节点曲艺凤舞、芳草别岸,三级生活景观节点千里畅想、霓虹栖霞、凤翼河岸、云水河鸢等,还新建了多处街口小广场,是“山水保定,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黄花沟涉水工程完成82.3%,绿化景观工程完成形象进度80%,7.4公里马拉松赛道建设已全部完工。其中,睿翼北湖公园作为黄花沟综合治理的亮点工程,已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开放。今年将完成涉水工程、调蓄池绿化景观和智慧水务全部工程建设

河北新闻出版网。

  问题三(河北新闻出版网)保定市古城项目改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古城保护更新主要包括哪些具体项目内容?

  市文发集团党委副书记刘海感谢记者朋友对古城保护行动的关注、关心,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保定古城保护更新基本原则是,既让古城古味十足,同时又充满现代气息,既让古城“活起来”,又让古城“静下来”。在充分展示古城风貌的同时,多点激活历史文化资源。

  本项目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清控人居遗产院院长张杰先生任总规划师。

  根据上位法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我们编制确定了项目专项规划《保定古城保护更新整体提升规划》,《保定古城保护更新整体提升规划》在充分踏勘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古城“京畿首府、品质生活”的文化定位,提出了强核心、织网络、塑品质的保护更新思路和一核引领、五街汇聚、一水环清的实施策略,努力塑造体现古城文化核心和直隶首府核心价值,讲好保定古城故事的畿辅名城;文旅品质全面提升,文化特色浓郁、旅游 服务优质的文化古城;全面提升古城人居环境品质,塑造人居环境品质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慢享老城。统筹兼顾新片区开发,实现古城保护区和现代化城市整体协调,塑造保定独有文化元素的品质新城。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更新,在详细摸底调查和准确定位基础上确定项目的拆、改、留、建,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项目区及其环境协调区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文物修复与活化利用,解决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商业业态提升,结合运营单位意见采取购买、租赁方式持有一期项目固定资产,培养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适应的商业业态;文化产业植入,突出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逐步引入文化演艺和文旅产品开发。

  其中西大街作为古城保护更新利用项目的先期启动工程,已于2022年11月11日完成开街运营测试,社会反响十分良好!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

  问题(保定新闻传媒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请介绍一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在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安排?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马辉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全市住建领域以“建设品质生活之城”为目标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着力提升全市1000万群众的居住品质;2022年,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首期17个村、12个安置区、21942套安置房顺利竣工交付,惠及居民6408户、24804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安置房39760套、建成19412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7个,加装电梯135部,惠及居民4.32万户,个小区获评全省优秀设计方案,“一师九员”机制作为可复制经验在全国推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三项工作成绩突出,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国家激励城市评选,在全国28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4聚焦“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六个方面,全面实施“1020”工程和“十个一”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品质提升,2022年度,全市19个县(市、区)共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014个,竣工676个,累计完成投资1909.62亿元,县城建设新颜值日益显现。

  聘请清华大学城市研究院、保定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技术团队参与,收集30多个职能部门统计数据、15600多份居民调查问卷,构建了101项具有保定特色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形成了“一表四单一图”的城市体检成果,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打好坚实基础。

  2023年,我们计划启动棚改项目43个、开工安置房32433基本建成棚改项目42个、建成安置房49324套;续建34城改安置房项目,年底前全部达到建成交付标准,棚户区、城中村群众居住品质进一步提升。计划完成611个老旧小区项目改造,打造一批精品小区样板惠及居民9.99万户,全面实现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清零工作目标。聚焦宜居品质、平安韧性、智慧便利,实施“三大行动”,全面推进县城建设品质提升。积极推进城市体检成果转化运用,衔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部门工作计划,精准助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通过项目实施,加快改善居民住房品质和城市面貌,点亮现代化保定宜居、韧性、智慧新场景。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贡献住建力量。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关注的问题,欢迎会后到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文发集团采访。

  谢谢大家。

关键词:保定市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