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雄安新区政府新闻办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3-12-13 09:51:40
分享: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新闻发布会

  白洋淀,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白洋淀水质提升到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华北明珠重放异彩。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10日在雄安新区考察时给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的充分肯定。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了: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丰东同志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志刚同志安新县政府县长李国向同志以及雄安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生态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振伏同志,围绕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举措成效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丰东同志发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总体情况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丰东: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感谢各位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发布会的主题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首先,我代表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下面由我介绍新区立以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情况。

  白洋淀属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淀区规划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由143个淀泊和3700条沟壕组成,有8条入淀河流,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滞、生态涵养、生产生活、休闲游憩等多元功能,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习近平总书记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在2017223日首次到雄安新区视察时专程前往白洋淀,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9116日,总书记第2次到雄安新区视察时,强调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今年510日,总书记第3次视察雄安新区时,专门观看了关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的视频汇报和实时监控画面,语重心长地讲到现在白洋淀生态已经逐步修复了,要格外呵护、格外珍惜,让白洋淀长久造福新区人民并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充分肯定7个方面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总书记3次视察雄安新区,每次都对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为我们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统筹淀内外、左右岸、上下游,系统推动白洋淀全流域治理。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多次现场调研指导,提出在持续提升白洋淀水质的同时,规划鸟类栖息地,打造候鸟天堂,着力保护水生动植物多样性,让白洋淀从静态美到动态美。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省直部门和保定等兄弟地市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有力保障。

  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以及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同志主持召开白洋淀治理千人大会,把白洋淀水质下降作为新区严格防范的两大风险之一,压实新区各级各部门白洋淀治理保护责任,系统实施五个一体化(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百淀连通、清淤疏浚一体化,群众生产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水上、岸上、淀外一体化,保障水安全、营造水生态、塑造水文化一体化),推动实施一批白洋淀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治本之策经过不懈努力,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生根本性变化,淀区水质从2017年的劣类提升并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类,为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提前实现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水质目标;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野生鸟类达到269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63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已经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繁衍生息。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指示物种中华鳑鲏全分布,鱼类生物多样性已达到高级别水平。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华北明珠生机盎然,一幅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画卷正徐徐铺展。

  一、坚持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四梁八柱”搭建完成

  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履行属地责任,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一是建立法规体系推动依法治污。严格执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全面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二是健全管控制度筑牢考评体系。严格落实《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入实施《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考核评价与追责问责工作机制》,对断面、排污口和重点涉水企业等要素做到全覆盖,着力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

  三是凝聚合力共创大格局。河北省和雄安新区分别成立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上下游各地市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设立雄安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对涉白洋淀流域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建立省、市、县三级执法体系,公、检、法和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纳入省级环保督察内容,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新区、县、乡镇、村、村民小组、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开展走遍雄安”“爱鸟、爱淀、爱秀林等活动,营造加强白洋淀生态保护的良好法治环境,基本形成了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大格局。

  二、坚持内源外源协同共治,“华北明珠”重现光彩

  按照“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思路,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实施了清淤疏浚、河道治理、百淀连通等一系列工程,持续打好白洋淀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加强内源治理。2019年起,先后完成四期白洋淀生态清淤,共清除污染底泥1194万立方米,对改善淀区水质、提升水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内首个在保障III类水的前提下实施大规模生态清淤的工程。全面退出淀区内稻田、藕田,取缔淀内水产养殖。建立芦苇平衡收割机制,每年轮换收割约6万亩,常态化打捞水草,减少植物内生性污染。建设龙墙、生态隔离带、雨水截污沟等,科学隔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二是加大外源管控。完成了“散乱污”企业整治非法入河入淀排污口取缔,现有涉水企业尾水全部资源化利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设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4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5%。淀中淀边村实行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有效治理和综合利用,不让一滴污水入淀。采取管护结合的方式,建立坑塘“一塘一策”,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三是强化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有水入淀河道综合治理,全力推动新区河湖长制工作“有名有责”“有能有效”,开展流域河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整治,不断改善河湖生态质量。

  三、坚持科学补水治水用水,“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切实发挥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防洪功能。

  一是开展白洋淀多水源生态补水。科学制定实施白洋淀补水方案,统筹引黄入冀和再生水等多种水源,有序推进白洋淀生态补水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6.57米,水面围合面积近300平方公里,达到白洋淀规划要求的目标水位。

  是全力打通河淀生态廊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坚持互联互通,全力打通水动力流动脉络2018年以来统筹实施白沟引河疏浚工程、百淀连通试点、淀区生态清淤、枣林庄闸前开卡除、藻淀水系疏通等重点工程,实现白洋淀水活起来”“动起来,连山通海路径逐步完善。

  是构筑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体系。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强力推进防洪工程建设,目前起步区已基本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其他新建片区已具备100年一遇防洪能力。今年23·7”强降雨后雄安新区迎来1963年以来最大洪,新建水利防洪设施和城市水系充分发挥了防洪排涝作用,城市安全经受住了考验白洋淀水质保持了稳定。

  四、坚持保护修复齐抓共管,展现壮美生态画卷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一是持续优化生态空间稳妥有序实施退耕还淀,完成藻苲淀退耕还淀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府河、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成唐河、萍河河口湿地,淀区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在烧车淀区域建设2个鸟岛,实施生态隔离和分区管控;开展增殖放流,不断提升淀区鱼类多样性、稳定性。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保障白洋淀生态安全。鱼虾成群、水鸟翔集孙犁笔下的白洋淀美景重现异彩2022915日,黄润秋部长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把白洋淀作为全国水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指出如今的白洋淀已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三是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坚持先植绿、后建城,以建设全国森林城市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千年秀林”建设,累计造林绿化47.2万亩,绿化面积73.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新区设立前的11%增加至34.6%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处处是游园”成为现实,“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绿意盎然、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逐渐形成。

  6年多来,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从原有的碎片化、点状治理到目前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的系统治理,从原有的白洋淀单一治理到现在的城水林田淀草系统治理,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真正做到了少花钱、多干事、效果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委鼎力支持和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部署举全省之力统筹推进的结果,是相关省直部门、流域市县协同共治的结果,是新区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今年5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雄安新区时强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三高并举”“两个并重”新阶段特征,进一步增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聚焦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聚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一是健全共建共治新格局。坚持科学系统思维,牢固树立一盘棋,立足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新阶段,进一步汇聚各方资源要素,凝聚社会各界支持力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新格局。

  二是深入推进系统施治。全面落实省委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方案(20232035年)》,围绕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淀内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道。

  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持续优化淀区生态空间,加强鸟类栖息地建设管理,增加底栖生物和鱼类多样性,恢复白洋淀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提升生境质量。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事关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全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携手与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白洋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白洋淀已然成为雄安新区对外展现生态新形象的靓丽名片。欢迎各界朋友来雄安,感受这座未来之城的妙不可言现实场景和“淀泊风光、华北水乡”的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感谢赵丰东同志的发布。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请要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近年来,雄安新区白洋淀鸟类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请问,雄安新区在不断提升鸟类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请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建华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建华

  新区成立以来,持续推进白洋淀生态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明显转好,白洋淀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提高。2023年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捕猎候鸟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对候鸟特别是濒危候鸟保护工作, 多措并举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精心打造候鸟天堂

  一、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行为

  先后制定了《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鸟类保护及栖息地暂行管理办法》《雄安新区鸟类保护及栖息地恢复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职责、监测管理、监督执法等工作内容,建立野生动植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2023年清风行动、金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猎捕案件。成立新区野生动物巡查队,对鸟类重要栖息地持续开展巡查、救护、打击非法猎捕行为等行动,2023年截至12月初,新区三县总计救助鸟类120余只,有效保护了鸟类资源安全。

  二、划定鸟类栖息地,营造鸟类生活环境

  在白洋淀鸟类自然选择的区域,划定9个鸟类栖息地,划分绝对控制区和相对控制区,进行全封控管理,实施常态化进出控制。选定烧车淀四期清淤工程两座小岛作为鸟类栖息地,对其进行地形营造、种植食源性树种等,创造鸟类良好栖息环境,打造鸟类栖息地2.0版本。

  三、科技与人员相结合,持续开展监测工作

  为提升白洋淀鸟类栖息地监测能力,建设白洋淀鸟类栖息地监测站,架设鸟类监控摄像头,结合现场巡查、同步调查等途径,持续开展24小时监测。自去年7月发现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后,今年6月底再次监测到青头潜鸭在白洋淀育雏,据调查,白洋淀青头潜鸭数量已稳定在百只左右;10月底巡查人员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这是其连续18年到白洋淀越冬。据监测,2023发现鸟类18种,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6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6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6种,再现了白洋淀荷塘苇海、候鸟天堂盛景。

  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他们用翅膀给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点赞。近年来,雄安新区大力实施水质净化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白洋淀环境逐年转好,水更清了,草更绿了,树更多了,鸟儿的栖息地增加了,安家落户的鸟儿自然也就多了。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果,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杜绝了捕猎鸟类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雄安新区营造起浓厚的爱鸟护鸟氛围。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谢谢曹建华同志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系统施治,实行外源污染管控和内源污染治理,自2019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四期生态清淤等重点治理工程,请问,生态清淤治理开展了哪些工作,对白洋淀水质改善起到了哪些作用?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请雄安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生态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振伏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雄安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生态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振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雄安集团针对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水域面积不断萎缩,沼泽化严重,水陆破碎状况严重等问题,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以打造淀泊风光、华北水乡为目标,按照五个一体化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一体化治理,百淀连通、清淤疏浚一体化施策,淀内外、岸上下一体化修复,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融合通过控外源、截污染、引调水、防洪水、疏水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白洋淀先后实施了生态清淤、水系疏通、截污湿地和退耕还淀4大类18重大生态类项目,扎实推进白洋淀治理各项工作

  一是消除内源污染,自2019年起分期分区开展了白洋淀生态清淤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四期清淤白洋淀治理前期,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为科学稳妥推进白洋淀治理,确保清淤效果,我们邀请国内外顶尖团队全程参与2019年、2020年开展两期试点,选择典型的污染鱼塘和水域,结合不同污染程度,分别开展清淤、原位治理等工程。验证清淤工艺的可行性,选取最优治理方式,确保污染防治的有效性。在认真总结前两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于2021年、2022年组织实施白洋淀生态清淤三期工程、四期工程。目前已完成了白洋淀重点区域的鱼塘、水道及水面治理。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建立三级生态围隔、搭建信息化监控平台,实施在线监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实现了在不扰动周边淀区三类水质情况下的精准清淤。

  二是加强淀区水动力,加快实现百淀连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水系疏通工程。前期调查研究发现淀区存在水动力不足,阻水隔埝较多等问题,为此我们组织实施百淀连通试点工程,打通白沟引河至安新码头水系通道,盘活烧车淀水动力,开展藻淀水系疏通工程连通藻苲淀与主淀区水系通道,实施淀区枣林庄开卡除工程,打通枣林庄洪水下泄通道,实施府河、孝义河河道治理,潴龙河连通马棚淀等水系连通工程,实现百淀连通、提高行洪能力。

  三是确保入淀水质达标,恢复水生态系统,高标准建设截污湿地工程。我们高标准建设完成了约6.34平方公里府河、孝义河等河口湿地,对上游来水进行净化,建立了缓冲生态屏障,确保白洋淀入淀水质安全

  四是扩增淀泊水面,恢复湿地生态生境,组织开展退耕还淀工程。我们组织实施藻苲淀退耕还淀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唐河入淀口湿地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淀约18.68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四大类工程累计治理鱼塘567个,清淤面积约25平方公里,清除污染底泥1194多万立方米,累计疏浚水流通道约27公里,拆除围堤围埝约280公里,扩增淀泊水面约16平方公里。通过系统的生态环境治理,极大地消除淀区内源污染,提升水动力,改善水环境提高了生态自净能力。白洋淀水质常年保持水平,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华北之肾功能逐渐恢复。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谢谢李振伏同志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请这位记者提问

  

  记者:白洋淀大部分水域面积分布在安新县,安新县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对白洋淀水质改善十分重要。请问,安新县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是如何开展的?目前整治效果如何?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请安新县政府县长李国向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安新县政府县长李国向: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白洋淀80%左右的水域面积在安新境内,围绕白洋淀99个淀中淀边村中有78个在安新县境内。新区设立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典型经验,安新县的每一名领导干部都秉持着一肩担着白洋淀保护,一肩担着本职工作的理念,扎实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区国华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三县县委书记签订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责任状。我们按照新区要求,以层级负责、科技支撑、队伍建设为着力点,研究制定领导包联、调度研判、定期通报等专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26县级领导干部分包淀中淀边村责任制,形成县直部门+乡镇+包联体系。二是强化统筹调度,书记、县长每周召开白洋淀修复保护暨农村环境整治专题会议,集中会商研判,研究工作措施,保障闭环落实。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智慧监控平台,对农村污水处理站、生态公园等安装数据监控系统,污水排放数据实时传输,实现智慧监管。

  二、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实现污水、垃圾、厕所处理全覆盖

  一是针对78个淀中淀边村组织实施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公厕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106座、污水管网746公里,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尾水资源化利用生态公园10个,实现了日常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生态治理、导排利用,确保不让污水进入白洋淀。二是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项目,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处理、外运,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收集、无害化处理,日产日清。三是推动农村厕所革命项目,新改建农村公厕311座、户厕6.8万座,并建立农村厕所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了无害化、生态化、数字化运营。

  三、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

  一是紧扣华北水乡·水城共融目标定位,大力推进三清三建三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10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安新县共创建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0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省级休闲美丽乡村,2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二是着力打造农村涉水坑塘治理标杆,对全县796个坑塘通过控源截污、生态治理、综合利用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安装了围挡、摄像头,实现有水坑塘监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修建滨水平台、美化绿化岸坡、建设栈道凉亭,打造景观公园33个,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三是深入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泛普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推动实施燕赵山海·公益检察白洋淀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爱淀爱鸟爱秀林志愿行,多层次组织我爱白洋淀,安新是我家系列宣教主题活动,擦亮安新真干净品牌。

  安新县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欢迎大家安新体验新农村生活,多宣传报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良好成效,充分展示雄安新区清新明亮、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崭新形象,谢谢大家!

  

  雄安新区新闻发言人,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

  谢谢李国向同志的回答。

  接下来还有没有记者提问,就关于今天发布会具体发布内容的都可以问。没有的话,那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的出席。

关键词:雄安新区政府新闻办,文字实录责任编辑:郑威